第38章 盛世隐忧与家国新局(2 / 4)
流下,仿佛驱散了身体里的疲惫。
他感激地看着婉娘:“辛苦你了,婉娘。
孩子睡了吗?”
婉娘点点头:“睡了,今天玩得可开心了,一直惦记着你给他买的拨浪鼓呢。”
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回忆起孩子开心的模样。
曹参走到孩子床边,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心中满是柔情。
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嘴角还带着一丝甜甜的微笑,仿佛在做着一个美好的梦。
他轻轻抚摸着孩子的额头,暗暗誓,一定要守护好大汉的疆土,让孩子能在太平盛世中无忧无虑地成长。
接下来的日子里,曹参一边密切关注着边疆的局势,每天都会收到斥候送来的最新情报,他仔细地分析着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一边处理着朝堂上的事务,与大臣们商讨应对之策,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为了大汉的利益据理力争。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多地又爆了严重的蝗灾,大片的蝗虫遮天蔽日,仿佛一片黑色的乌云,所到之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田野里,原本郁郁葱葱的庄稼被蝗虫啃食得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百姓们望着这片狼藉,欲哭无泪,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陛下,这蝗灾来得太过突然,如今多地百姓受灾,粮食短缺,若不及时解决,恐生大乱啊!”
曹参在朝堂上忧心忡忡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焦虑。
刘恭焦急地问道:“曹丞相,你可有什么办法?”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曹参是他唯一的希望。
曹参沉思片刻后说:“陛下,臣建议立刻开仓放粮,救济受灾百姓。
同时,动百姓捕捉蝗虫,以减少损失。
另外,可从其他丰收的郡县调配粮食,确保粮食供应。”
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问题解决后的美好景象。
刘恭采纳了曹参的建议,曹参又一次忙碌起来。
他亲自前往灾区,组织百姓抗灾,安抚民心。
在灾区,他看到百姓们生活困苦,心中充满了同情和责任感。
他亲自带领百姓们捕捉蝗虫,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使用工具,如何驱赶蝗虫。
百姓们被他的真诚和努力所感动,纷纷加入到抗灾的队伍中,齐心协力,共同对抗这场灾难。
在他的努力下,灾区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也对他感恩戴德,常常有人在他离开后,对着他离去的方向跪地叩拜,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之情。
然而,就在曹参以为局势逐渐好转时,朝堂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大臣开始对曹参的决策提出质疑,认为他在处理边疆和蝗灾问题上过于强硬,导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他们在朝堂上议论纷纷,言辞激烈,试图动摇曹参的地位。
“曹丞相,如今国库空虚,皆是因为你频繁调兵、开仓放粮所致。
长此以往,大汉的根基都要被你掏空了!”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大声指责道,手指着曹参,脸上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曹参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大人此言差矣。
边疆战事关乎大汉安危,若不及时应对,让鲜卑得逞,百姓将生灵涂炭。
而蝗灾当前,若不开仓放粮,百姓何以生存?当此危急时刻,怎可因一时的损耗而不顾大局?”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刘恭看着争吵的大臣们,眉头紧皱:“众爱卿,如今大汉面临内忧外患,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而非相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