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062章 世族的壮大(2 / 3)
; 一番解释之后,苏浩年拱手朝向上首的璟隆帝,“陛下仁明,自大乾建朝以来,可谓连续推翻了很多旧制,使朝廷走向正规,使百姓结束酷吏和战乱之苦,使大乾逐步走入今日这般的太平盛世。
但陛下,地方土地和产业分布不均,百姓依然遭受着各种不公。因为亲历了这些事,本官以为,土地变革,刻不容缓。只有土地均分,才能改变民间的现状,世家的势力被削弱,才能保障百姓的权益!”
又一个世家官员不服站了出来。
“苏太保这话,是在诋毁世家,也否定了世家在地方所做的贡献。我淮州李氏,从未做过剥削百姓之事,相反,祖辈有训,‘博施济众、扶危济困’。
乡邻缺粮者,我们每月给予谷五斗;无家可归者,给予房屋居住;去世后无子孙者,会赠予棺材安葬 。也是因为我王家的稳固,才保障了当地各方面的稳固。苏太保怎可以偏概全?”
另一个世家官员也站了出来。
“我秦州王氏,同样也没有上述罪行。我王氏向来注重名声,只做悬壶济世之事,在当地深受百姓爱戴。世家之所以走到今日,家族壮大,是一辈一辈相继努力的结果。
不能说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财富、地位和成就,就成了原罪,这不公平。我也不服苏太保刚刚的这一番阐述。”
欧阳大学士稳稳上前一步。
“陛下,不否认,世家大族的地位,有着各个家族努力的成分,但所有世家规模的巅峰,都是在前朝创下的。权利的膨胀和在地方上的特权,也是在前朝形成的。
追溯到大前朝的‘井田册’,各家名下的土地规模与现在相比差了多少,只有各家自己知晓。而世家所有比账面多出来的土地,全部都是农民的。
所以,本官赞成苏太保的请奏。安民方能安邦,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已经实现了全国大范围的和平和稳固,接下来,应该拨乱反正,将原属于百姓的东西,归还于百姓。”
苏浩年、陈甲以及欧阳大学士,此前已经就土地改制的问题商议了多次。
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会是建朝以来,最难做的一次变革。
全国各处,如淮州李氏、秦州王氏这样大大小小的世家十几个,各个在当地都盘踞多年,有着绝对的权利和话语权。要动他们的利益,就是动他们的命脉。
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可能引起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动荡。想必璟隆帝也十分清楚这一点。这些年,或许他并不是不知道世家在地方的霸权之举,他可能也在找契机。
而这一次,苏浩年回京,重临朝堂,引导全国文人志士关心到此事。
或许,时机就是现在了。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