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似乎是在某个临时打工的工地上(5 / 6)

加入书签

障碍”

他的猜测,终究只是猜测。

它像一个悬在黑暗中的巨大轮廓,轮廓之下的细节,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证据去填满。

郑建国站了起来,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地板被他踩得出轻微的“咯吱”

声,像是在为他焦灼的思绪伴奏。

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验证那个将所有红叉串联起来的逻辑链条。

他决定立刻开始收集这些火灾的详细报告。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只是李家村的负责人,无权直接调阅跨部门、尤其是涉及消防和公安的案卷。

他拿起电话,翻找着通讯录,最终拨通了应急办老刘的手机。

“刘哥,我建国。

……哎,对对。

是这样,刚才看了你说的那个消防安全的紧急通知,我们村这头也想引以为戒,做个安全生产的宣传材料。

能不能麻烦您一下,把最近县里那几起商业火灾的通报和勘察报告,给我传一份电子版?我们学习学习,找找共性,也算是亡羊补牢嘛。”

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却又合情合理的理由。

电话那头的老刘沉吟了片刻,答应帮忙去协调一下,但叮嘱他这只是内部参考,不可外传。

一个小时后,加密邮件的提示音在郑建国的电脑上响起。

他迫不及待地点开附件,一个个pdf文件下载下来,文件名标注着时间和地点,冰冷而客观。

他开始一份份地阅读。

他找了消防部门的初步勘察记录,还调取了公安机关附上的、关于周边监控录像的摘要说明。

办公室的窗外,天色渐渐暗淡,他只开了一盏台灯,光线聚焦在屏幕上,将他的脸映得忽明忽暗。

然而,随着他阅读的深入,他心中燃起的那点希望之火,也一点点地被文件里那些冰冷的字句浇灭了。

他现了一个惊人的一致性——所有报告,都指向了“没有异常”

时间上,大部分火灾都生在深夜或凌晨四五点钟。

那是城市睡得最沉的时候,街道上空无一人,大多数商铺的卷帘门紧闭,是作案的最佳窗口。

监控上,摘要里的描述几乎如出一辙:“火灾地点周边监控探头因夜间光线不足,画面模糊,未能捕捉到清晰影像。”

;“起火点位于监控死角,无法直接观测。”

;“调阅了前后两小时的录像,未现有明显的可疑人物在附近徘徊。”

这简直是天衣无缝的“巧合”

罪犯似乎对每一个监控探头的覆盖范围和夜视能力都了如指掌。

报告结论上,更是让他感到脊背凉。

有的报告里,在“起火原因”

一栏,简单地写着“原因待查”

,然后就没了下文,仿佛调查就此中止。

更多的,则草草结案,结论是千篇一律的“意外”

城西仓库那起,归咎于“雨季潮湿导致老旧线路短路”

;新开区的市,定性为“店主遗留烟头引燃纸箱”

;老城区的快餐店,则说是“后厨排烟管道油垢堆积过多,遇高温自燃”

每一个结论都看似合理,每一个证据链都简单明了,简单到近乎粗暴。

郑建国死死地盯着“王记”

快餐店那份报告。

那份报告只有薄薄的两页纸,现场照片只有三张,模糊不清。

结论部分,更是只有短短一段话,连消防员的签字都显得有些潦草。

他觉得,这些处理方式已经不能用“马虎”

来形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