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o章 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4 / 6)

加入书签

白,仿佛那里面装着的不是纸,而是他全部的后半生。

“张老板?快请坐。”

郑建国有些意外,起身给他倒了杯水,“看你这气色,比前几天好多了。

有什么新情况吗?”

“有!

有新情况!”

张老板接过水杯,却顾不上喝,直接将那个文件袋“啪”

的一声拍在郑建国的办公桌上,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前倾,“郑干部,我找到能让我把店面损失挽回的办法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像是溺水的人终于抓到了一块浮木。

他告诉郑建国,前两天有个“懂政策的好心人”

找到了他,指点他不要总盯着火灾本身那点死赔偿,而是要“打开思路”

,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办法。

郑建国心中警铃微动,他不动声色地问道:“哦?是什么办法?”

“您看!”

张老板小心翼翼地打开文件袋,从里面抽出一沓厚厚的材料。

最上面是一份正式的申请书,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因突事件导致区域营商环境恶化申请专项困难补偿的报告》。

接到张老板递过来的诉求材料后,郑建国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先观察着对方的神情。

他现张老板的眼神虽然兴奋,但深处却藏着一丝不安,像一个被逼着背诵课文的小学生,对自己嘴里说出的话其实并无把握。

郑建国这才低下头,仔细研究起他提交上来的材料。

这沓材料准备得“异常专业”

申请报告的措辞严谨,逻辑清晰,完全不像一个普通饭店老板能写出来的东西。

报告的核心论点,是张老板想通过一份所谓的《市场损失评估报告》来申请一笔额度不菲的专项补偿。

理由是,他的饭店作为李家村当时唯一的规模化餐饮服务点,它的烧毁不仅仅是他一家的损失,更是严重破坏了周边小商户赖以生存的“商业生态系统”

,导致人流量锐减,造成了广泛的、间接的经济损失。

他把报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第一遍,他通读全文,感受着报告里那种精心营造的“专业”

氛围和“客观”

逻辑。

那些专业的图表、复杂的公式,就像一层华丽的包装纸,试图掩盖其核心的虚弱。

第二遍,他拿出一支红笔。

他不再被那些术语迷惑,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财务审查员,开始逐字逐句地抠里面的关键词。

他很快现,报告里充斥着大量模糊且无法量化的概念,比如“潜在客户流失”

、“区域品牌形象贬损”

、“未来三年预期收益影响”

……这些词语听起来很有分量,但在实际的政策补偿条款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核算依据。

“全是陷阱。”

郑建国在心里冷哼一声。

他站起身,从身后那排顶天立地的大文件柜里,调出了厚厚几本关于《突公共事件专项补偿暂行办法》和《固定资产灾后损失核定标准》的政策汇编。

他将这些封面陈旧、纸页泛黄的官方文件,与那份印刷着铜版纸、散着油墨香的评估报告并排放在桌上。

一场无声的对决就此展开。

他逐条对比。

评估报告中提到的“商业生态系统破坏”

,在政策里被严格限定为“对供应链上下游造成的直接、可量化的经济冲击”

,而绝非报告里所渲染的那种宽泛的“环境影响”

报告中估算的“装修及设备折旧损失”

,更是明目张胆地采用了“重置全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