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o章 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1 / 6)
郑建国屏住呼吸,将目光移回到那张核心收据上,“李铁柱”
那个签名。
虽然书写者在刻意模仿一种朴拙、甚至有些歪歪扭扭的字体,试图掩盖什么,但那深入骨髓的书写习惯,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
“柱”
字的木字旁,那一竖写得异常短促!
与李卫东签“李”
字时的习惯如出一辙!
郑国建感觉自己的瞳孔瞬间放大。
他立刻拿起放大镜,仔细比对“李卫东”
和“李铁柱”
这两个签名中的“木”
字旁。
在放大镜下,这个微小的细节被无限放大——那短促的一竖,无论是在起笔的力度,还是在收笔的形态上,都带着同一种“不耐烦”
的韵味。
这绝不是巧合!
他终于找到了那把能够刺穿所有谎言和伪装的、最锋利的剑。
第二天一早,郑建国敲响了分管领导王主任办公室的门。
王主任是个年近五十、神情严肃的干部,以沉稳和谨慎着称。
他示意郑建国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开门见山地问道:“小郑,李家村那件事,查得怎么样了?”
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在红木办公桌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光斑,空气中飘浮着细微的尘埃。
郑建国挺直了背脊,将连夜整理好的思路,用尽可能客观、冷静的语气,如实汇报了目前的情况。
他先是提到了那份补偿名单中几个“问题户主”
的共同疑点——死亡、失踪、精神障碍,这些都让他们失去了核实和声的能力。
接着,他汇报了补偿款放时间异常集中的现象,以及这些问题地块在地理位置上惊人地连成一片。
当他拿出手机,调出那几张荒地的照片,并将其与档案材料中“良田”
的描述进行对比时,王主任的眉头,第一次紧紧地锁了起来。
“……最关键的一点是,”
郑建国顿了顿,将那张签名为“李铁柱”
的收据复印件,和几份有李卫东亲笔签名的文件并排放在桌上,轻轻推了过去,“主任,您看这里。
我比对过几十份李卫东的签名,现他的书写习惯非常独特。
而这张冒名领款的收据上,虽然签名者极力伪装,但在几个关键的笔画细节上,暴露了和李卫东同源的、下意识的书写特征。”
他指出了那个短促的“木”
字旁竖笔,就像一个无声的指控。
王主任没有立刻表态。
他拿起桌上的老花镜戴上,俯下身,反复端详着那几个签名。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墙上挂钟“滴答”
的走针声,敲击着郑建国有些紧张的心弦。
许久,王主任才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小郑,你的观察很敏锐,这些疑点也确实很有分量。”
他将文件推了回来,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放在腹前,“但是,你要明白,笔迹相似只能作为辅助的怀疑方向,并不能成为定性的证据。
照片可以说成是暂时撂荒,地块集中也可能是巧合。
李卫东在村里根基很深,没有一锤定音的东西,我们动不了他,反而会打草惊蛇。”
他的语气不轻不重,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沉甸甸地压在了郑建国的心上。
“我明白你的意思,”
王主任的眼神变得更加严肃,“这件事性质可能很恶劣,必须一查到底。
但我需要你抓紧时间,尽快拿出一个明确的结果。
我要的不是‘可能’和‘相似’,而是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