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又不失工作的分寸(1 / 6)
和宏远集团的博弈,将从短兵相接的遭遇战,转为一场漫长的、需要极度耐心的阵地战。
他需要做的,是像一个老练的猎人,收起锋芒,静静地观察,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比如规划审批、土地性质变更、施工许可上,稳、准、狠地嵌入进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无法被轻易绕过或拖延。
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又一个正式的、盖着红章的文件,需要一场又一场枯燥但必要的协调会议。
一周的平静很快过去。
这期间,老张打来过一个电话,除了再次感谢,便是小心翼翼地探询安置房的口风。
郑建国安抚了他几句,说正在跟进,一有消息会立刻通知。
他知道,钱能解近渴,但房子才是那碗能真正暖到心窝里的热汤。
工友们的耐心是有限的,他必须主动出击。
又一个寻常的周三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割出斑驳的光影。
郑建国处理完手头的最后一份文件,将它整齐地码放在待归档的文件夹里。
他没有丝毫犹豫,拿起了右手边那部红色的座机电话。
相比用手机,他更喜欢用这部老派的电话处理公务,按键时清脆的“嗒嗒”
声,和听筒里传来的沉稳的“嘟——”
声,都让他感觉更正式,也更能集中精神。
他拨通的,是区建管科的内线电话——一个他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后被接起,一个年轻而公式化的声音传来:“您好,建管科。”
“小陈,是我,街道办老郑。”
郑建国的语气平和而熟稔,既带着前辈的亲切,又不失工作的分寸。
“哦,郑科长,您好您好!”
对方的声调立刻热情了些许,“有什么指示?”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咨询一下,”
郑建国靠在椅背上,目光看着窗外,语气却异常专注,“关于宏远集团那个安置房项目,就是东郊那块地的,现在具体是个什么进度?”
电话那头,小陈似乎是立刻翻动了一下手头的资料,传来一阵纸张的“哗啦”
声。
片刻后,他用那种典型的、严谨而又留有余地的腔调回复道:“郑科长,我刚看了一下项目周报,目前主体结构还在建设中,施工队那边报上来的进度,算是正常推进,没有延期。
但您问的具体分配方案,这个我们现在确实给不出来。
按规定,得等整个工程接近尾幕,比如外墙、绿化都基本搞定,验收流程启动了,我们才能会同开商那边,研究和出台最终的细则。”
这番话,滴水不漏,完全在郑建国的预料之中。
每一个字都符合规定,每一个节点都无懈可击。
他听着,没有表现出任何失望或急躁,只是平静地“嗯”
了一声,表示自己在认真听。
这就是机关里最常见的“太极”
。
他知道,催是没用的,逼问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他今天打这个电话,本就不是为了得到一个确切的“好消息”
。
“好的,辛苦了小陈,我就是例行跟进一下,工人们那边问得紧,我得有个基本情况好回复。”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询问,定义为一种应对群众压力的“例行公事”
,既不会给对方施压,也表明了自己持续关注的态度。
“理解理解,郑科长您放心,我们这边也会盯着开商的进度的。”
又客套了几句后,郑建国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依然安静,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打印机偶尔的呜鸣。
他没有像之前那样感到一丝一毫的烦躁或无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