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确保他不会跑路(2 / 5)
关联设备三个方面质证,您这边还有没有其他证据能佐证?”
郑建国接过预案,翻到“通讯证据”
章节,指尖在“信号多次出现在市委家属院”
那行字上划过。
他想起技术科小陈熬夜追踪信号的场景——那天凌晨,小陈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额头上的汗珠滴在键盘上,直到锁定“信号来源与李娟家重合”
才松了口气。
“有。”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技术报告,“这是技术科恢复的王伟明专用手机数据,里面有一条未送的短信,收件人就是那个未实名号码,内容是‘项目已批,按老规矩走’,时间正好是启航文化中标前三天,能和信号轨迹对应上。”
小周眼睛一亮,立刻拿出笔记录:“这个证据很关键!
我们可以把它加进质证提纲,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两人凑在桌前,逐页核对证据清单,从资金流向到证人证言,从通讯记录到现场勘查,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文件上投下移动的光斑,不知不觉间,办公室里的茶水已经续了三次,杯底积了厚厚的茶垢。
下午,郑建国带着案卷去了检察院,和公诉团队开庭前协调会。
会议室里,李检察官坐在主位,面前摊着厚厚的案卷,鼻梁上的眼镜反射着灯光。
“郑队,我们梳理了一下,目前证据链已经比较完整,但还有几个细节需要确认。”
李检察官推了推眼镜,指着一份笔录,“刘海供述‘受王伟明指使传递资金’时,提到‘在茶馆见面时王伟明给了一个黑色信封’,这个信封有没有找到?”
郑建国心里一紧,立刻回忆起当时的搜查场景——王伟明办公室的暗格里,除了专用手机,还有一个空的黑色信封,上面没有指纹,却残留着微量的现金油墨。
“找到了。”
他从随身的文件袋里拿出一份物证鉴定报告,“信封虽然是空的,但鉴定显示上面的油墨成分与刘海供述中‘信封里装的现金’成分一致,而且信封内侧有王伟明的dna残留,能证明他用过这个信封。”
李检察官接过报告,仔细翻看后点了点头:“很好,这个细节能增强刘海供述的可信度。
另外,关于王伟明在教育系统审批项目时的滥用职权,我们还需要您出庭时详细说明审批流程,让法官清楚他是如何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谋利的。”
而其他涉案人员如刘海、李娟和文化公司法人等也都将一并受审。
郑建国注意到李娟的家属曾试图联系办案人员,希望能减轻处罚,但郑建国依法拒绝了沟通,并提醒同事一律不得私下接触涉案人员家属。
开庭当天,城市上空的阳光格外耀眼,仿佛是上天在为这场伸张正义的审判欢呼喝彩。
郑建国比预定时间早到了一个小时。
他独自坐在法院为证人准备的休息室里,房间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咔哒”
声。
他没有碰休息室里准备的茶水,而是从公文包里再次取出了那份已经烂熟于心的《出庭证据摘要》。
这份摘要是他自己整理的,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红色的下划线代表必须一字不差陈述的关键供词,蓝色的波浪线是需要重点解释的资金流向,黑色的星号则标注了可能被辩方律师拿来做文章的细节。
他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纸张的边缘,那粗糙的触感让他纷乱的心绪沉淀下来。
他闭上眼,将整个案件的脉络在脑中如放电影般又过了一遍,从众晨中学那间堆满灰尘的档案室,到技术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再到审讯室里嫌疑人崩溃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清晰如昨。
时间临近,他起身走向卫生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