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这是宋家的东西(2 / 3)

加入书签

给薛五星,还提出要求说薛五星以后每年得给他们交五百个工分!再送两担白米!

啧啧,她也不想想,薛五星在生产队累死累活一年,全家工分加起来都凑不出这个数!”

柳翠萍探着身子,唾沫星子直飞。

“薛五星和许玉霞当然不肯,最后,五星愣是只拿了三个豁口的粗瓷碗、两把掉了毛的扫帚,扛着两床补丁摞补丁的棉被,带着媳妇孩子进了破土房。

那还是村委会见薛五星一家实在可怜,又恰好在山脚下有合适地块,这才将房子划给他家。”

柳翠萍站在院子里指着东边不远的一间破旧小院。

“你猜怎么着?那房子离你们家,也就不过百步路的距离!”

叶西西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山脚下那抹新起的炊烟袅袅升起。

因为薛家的事情,她前两天还特地找了个时间,坐车去临江县机械厂打听那个搬运工人的消息。

但无奈她看资料时并没有记住搬运工人的名字,只隐约记得是个高级钳工,再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西西妹子!后山那片野板栗熟透啦,再不去捡都要被松鼠叼光了!”

柳翠萍的声音打断了叶西西的思绪,她点点头,反正宋家人都去上工了,自己在家也没事,不如去后山捡点板栗来做板栗糕。

青禾村的后山有一片野板栗,现在正是成熟的时候。

两人背着竹筐就直接去了后山,没多久就满载而归,柳翠萍背了整整一大筐板栗回家,说是可以吃上好几天了。

叶西西则很有自知之明地只背了不到半筐,一来她没有柳翠萍那样的力气可以背得动一整竹筐的栗子,二来她也没必要那么做,空间那片山林里就有一片板栗树呢。

下了山,两人兵分两路各自回家。

叶西西自从上班后,有一时间没亲自下厨了。

回到家她先将野板栗洗净用开水烫了去壳,烫过的板栗轻轻一掰,带着绒毛的外壳便裂开,露出金黄的果仁。

铁锅烧热后倒入板栗果仁翻炒,再将炒至软糯的板栗捣成泥,掺上糯米粉、红糖,又细细筛了两遍,做成一个个可爱的形状,在蒸笼里铺好。

没多久,甜香美味的栗子糕便可以出锅了。

揭开锅盖,馥郁的栗香率先钻进鼻腔,拿一块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糕体在齿间散开,板栗的粉糯、糯米粉的绵柔以及红糖的甜蜜,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细腻的口感近乎入口即化。

叶西西忍不住点点头,就差对自己竖起大拇指了,果然,加了灵泉水和空间产的板栗后,这板栗糕的味道简直脱胎换骨!

午饭她做了栗子蒸饭、板栗烧鸡、红烧鲫鱼还有清炒莴笋片。

这段时间从青河里捕了不少鱼回来养在院子里的水缸里,都快吃不完了。

但叶西西也很注意控制数量,毕竟也不可能天天都捕到鱼不是吗?

所以三天两头的,偶尔她就几条鱼,偶尔放一两条,有时候干脆就不放。

小龙虾和石螺倒是能抓到一些,但数量不多。

做好饭,叶西西看了下时间,上午11点半,她挎着装满饭菜的竹篮,踩着发烫的田埂往落霞沟赶。

现在已经是6月底,希望大队正值农忙时节,农事活动都围绕夏收夏种紧张展开。

最近几天社员们都在地里抢收成熟的小麦,用镰刀收割后,在晒场通过脱粒、扬场等工序将麦粒分离出来,确保颗粒归仓;

同时,水田的早稻也到了田间管理关键期,社员们忙着拔除杂草、合理灌溉,还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施加肥料,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

大家每天起早贪黑,忙得热火朝天。

山上的挖渠工作暂时停止,所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