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薅嬴政的羊毛,仁儒小弟扶苏惊见赵诚(2 / 3)

加入书签

苏,相比于赵诚的铁血,扶苏就显得太过宽仁天真了。

不如让扶苏跟随赵诚一段时间,去一去身上的酸腐之气,也沾染一些赵诚的铁血才好。

毕竟是他从小培养,寄予厚望的下一任治国人选。

治国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赵诚从小在山野间长大,如今虽然以不世之锋崭露头角,更以军功封大良造,但会打仗不代表会治国。

再加上,扶苏才是名义上的嫡长子,受到宗室和许多大臣支持。

赵诚的身世目前只有他自己知道,想要昭告天下,令其认祖归宗,将面临无穷阻力。

立其为太子,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到现在为止,嬴政还是对扶苏寄予厚望。

如此想着,他又问道,“扶苏何在?”

赵高回复道,“回陛下,扶苏公子如今正在宫学之中,随博士淳于越学习儒学。”

嬴政微微皱了皱眉。

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核心,但对诸子思想并非完全排斥,皇子自然可以在宫学之中学习到诸子百家的思想。

而当今时候,又以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为相对主流。

嬴政早前,就令扶苏跟随李斯学习法学,其次跟随朝中的博士和大臣们学习其他学说。

但扶苏生性宽仁善良,对儒学表现出强烈的认同,于是渐渐地,学习的重心就偏向了儒学。

然而儒学博士之中,不论是周青臣也好,还是淳于越也罢,都是主张分封制,以及以仁治国。

与秦国赏军功,重刑杀的强国之本有所冲突。

偏偏扶苏还更偏向于儒学,这让嬴政觉得他有些仁懦。

可因为扶苏本身还算是聪明,又受到了多方教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偏好,嬴政也有点没有办法。

“唤他过来。”

“唯。”

赵高匆匆离去,没过多久,就带着一名十三四岁的如玉小公子抵达后殿之上。

这小公子长得朗目疏眉,面容白皙,绝称得上是俊朗,但是其眉眼之间却不似嬴政那般英武锐利,反倒是多了七分柔和。

他在殿下行礼,“王父。”

嬴政问道,“大良造赵诚八日灭韩,你对此人如何看待?”

扶苏眉眼微微竖起,“臣以为,兵者,所以禁暴除害,非以残民杀降也。

今大良造赵诚于韩境,破城屠卒,已有十数万,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天下闻之,莫不胆寒。

韩人“家家戴孝,户户衔冤”,此行暴虐,违背仁信伦理,失德至极!”

“以暴制暴只会导致天下不安,义战才应是我大秦之军风,孟子曾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如此屠城,只会激化敌国仇恨,此战之后,诸国恐惧憎恨,必将化作更加顽强的抵抗。”

嬴政听着,脸色是越来越沉,心中亦是无语。

“那你以为,寡人若要东出,该当如何灭韩?”

扶苏想了想,认真说道,“尚书有云: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孔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有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故臣以为,恃武力者强于一时,恃德行者王于万世。”

“今王欲并诸侯,必以‘义’为旗,若使天下视秦为‘虎狼之国’,则六国必死守,士民必离心。

昔商纣王恃刑杀而亡,周文王文德而兴,愿王察之!”

嬴政揉了揉额头,“那依你所言,大良造赵诚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了?”

扶苏掷地有声,“正是如此!”

“此人善逞匹夫之暴虐,不适用于征战诸国,而适用于镇守京都,去其嗜杀之能,方得重用。”

“愿大王止其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