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另起炉灶(4 / 5)
p>
“我们是要主动进攻,收复虹口?”
“哦?你看出来了?”
“能看到。”
“好,好!”
钱司令很高兴。
他还以为要跟张庸解释呢!
没想到,张庸居然看出来了。
那就好。
那就好。
张庸坦然承认。
他的确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是国军主动进攻,试图消灭虹口日军的计划。
虽然上面没有具体标注部队名称,也没有更加详细的说明。
但是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因为这就是明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基本作战计划。
淞沪抗战,是国军主动发起的。
目标是消灭驻扎虹口的日寇海军陆战队。
总兵力大约七千人。
国军集中了最精锐的三个军,六个师,大约五万人。
试图速战速决。
结果,事与愿违。
没成功。
战事胶着。
然后日寇疯狂增兵。
大炮巨舰也赶来支援。
然后日寇占据上风。
国军被迫投入更多兵力。
日寇也投入更多兵力。
然后日寇从杭州湾登陆。
最终,国军溃败,丢失淞沪。
随后又丢失金陵。
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是计划有问题吗?
当然不是。
计划没有任何问题。
制定计划的就是钱司令。
或者叫钱主任。
集中三个军,六个师,五万人,攻击日寇的七千人。
兵力对比七比一。
可以说是很稳。
可是,最后为什么失败了?
是国军的执行能力不行?当然不是。
在开战之初,这三个军都是坚决执行命令的。
打得很勇。
问题出在哪里?
是战斗力不行。
现实很残酷。
国军五万人,就是打不过日寇七千人。
因为双方的战斗力,是存在巨大的代差的。
注意,是代差。
是相差了一代、两代的战斗力。
双方根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
日寇战斗力是立体的。
国军的战斗力仅仅局限于地面。
日寇有飞机,有巨舰,有大炮。
日寇有巡洋舰的支援,舰炮口径最大203毫米。
后期还有300多毫米的战列舰赶来支援。
300多毫米的巨炮啊!
一发炮弹下来,国军一个排,基本伤亡殆尽。
如果是队形密集的话,半个连可能都炸没了。
还有飞机的全天候压制。
而国军只有陆地火炮。
最大口径只有150毫米。
还被日寇飞机盯的死死的,基本损失殆尽。
作用不大。
怎么打?
没法打。
客观的来说,在当时,在平原地区,和日寇交手,华夏的任何一支军队都打不赢。
面对海陆空的联合火力,单纯的陆地步兵没法扛。
只有用空间换时间。
等日寇占领平原地区,开始进入山地作战。
才有可能利用山区地形,逐渐和日寇进行消耗战、拉锯战。
最终将日寇拖垮。
事实上,日寇的确是被拖垮了。
不堪重负。
孤注一掷。
铤而走险。
最终走向灭亡。
但是现在,似乎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残酷的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