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2 / 8)
这小子不仅考虑到了粮种的适应性,还顾及到了百姓的心态,比朝堂上那些只知按章程办事的官员,心思细多了。
温禾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笑道:“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沤肥的试验、新种子的培育,这些事要是交给民部,或者那些士族手里……”
他话没说完,只对着李世民呵呵冷笑两声,眼底满是不屑。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民部里有些官员尸位素餐,士族更是精于算计。
若是把培育新粮种的事交给他们,先不说能不能做好,就算真培育出更高产的种子,他们也绝不会轻易分给百姓,只会私下囤积。
要么用来抬高粮价牟利,要么用来拉拢佃农、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受益的还是上层,底层百姓依旧得不到好处。
“你考虑得倒是周全。”李世民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朝堂上的官员多是按章办事,顾的是自己的升官发财,那里会想到百姓。
“是啊。”
温禾毫不谦虚地接下夸赞,笑着继续说道:“所以只要等这农庄的粮种丰收了,到时候就算朝廷不下令,也会有大批百姓、甚至士族来求种,毕竟谁不想自家地里多打粮食呢?”
李世民闻言,沉默着没说话,指尖轻轻摩挲着下巴。
他从温禾的话里,隐约摸到了一种全新的做事逻辑。
不是靠朝廷强制推行,而是靠实际成果吸引众人主动跟随,这比任何政令都更有说服力。
“你这方法,可有名字?”
李世民忽然问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
温禾脸不红心不跳,张口就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反正这名言在当下没人听过,借来用用也不算过分。
李世民咂摸了一下这句话,又深吸一口气,反复品味着“实践”“真理”“标准”这几个词,只觉得这话既朴素又深刻。
沉吟片刻,他重重点头,赞了一声:“善,说得好,用实际收成说话,比空口讲道理管用多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喊声突然传来:“小郎君!小郎君何在?”
温禾这才恍然。
刚才他就是听到喊声回头,才撞见李世民父子,结果被这意外状况打乱了思路,把正事忘了。
他抬头望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