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篇:办公室的老档案(2 / 3)

加入书签

;   铅笔批注是这样写的:曾就职于清政府及南京政府,与军阀有关。常年活跃于厦门……推测……从事特务活动……

    省略号是无法辨认部分。

    这份手写资料非常潦草,展示的信息很少。按理说能够拿到影印版,这份资料的主人应该见过原版资料或者知道一些原版的内容。

    是谁在这里留下了这些档案?

    刘将只能想到那位留英回来的师祖。

    他曾经在和导师的闲谈里,知晓师祖回国后曾经在厦门任教过一段时间。之后在青海某机构从事医疗研究,后来项目中断,师祖拒绝了组织上让她继续深入研究的邀请,在青海一所大学里做讲师。

    没人知道她为什么不继续从事原本的医学研究,在那个年代,有学历有知识就意味着有前途。只要肯干,未来绝对一片光明。何况当时的师祖年纪轻轻就能参与公家的医疗研究,只要她想,完全可以一步登天。

    但在老师口中,师祖就是突然放弃了继续原本的事业。一直到她死亡,都没有提起曾经参与的那些项目。

    刘将虽然好奇,但也没有到必须知道的程度。他老老实实收拾完这些老物件,原本怎么放的现在还怎么放。

    直到后来,组里聚会的时候,刘将无意间问起这张照片。他的老师恍惚一瞬,才说:“那张照片是你们师祖当年一直放在办公桌上的东西,我问过了,她说是在厦门的时候无意间拿到的。觉得有意思,就留了下来。”

    那个时候早就过了文革,许多东西没有先前敏感。老师只当师祖对老物件情有独钟,那之后还专门投其所好,找了一些小巧精致的老物件作为生日礼物送她。

    “总之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你不要放在心上。师祖都丢在里面了,估计也早就不上心了。”

    紧接着,这个话题就被老师揭过,转而讲别的事。都是上个世纪的老黄历,刘将却没心情听了。

    老师的话不仅没让他放下疑问,反而更加好奇了。如果师祖真的觉得这东西不重要,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批注?

    而且根据老师的讲述,他们师祖当年是在办公室突发急病死亡的。所以来不及清理文件也很正常。这不能作为她不重视这些东西的证据。

    根据上面的铅笔痕迹来看,当时这张纸上应该写了不少东西。

    但师祖她老人家已然作古,目前无人可问。后来再去导师办公室时,他讲将这张资料扫描下来复印了一份,这才有手机里的那张照片。

    此时,刘将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屏幕。他想,完蛋了,互联网上那什么魂兮归来的梗怎么成现实了啊?

    特务也想借现代人的眼睛再看看当今盛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