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决心(2 / 3)

加入书签

nbsp;“你既为翰林,在中枢一路升迁方才是正道。”

    永安帝提醒道。

    京城乃是中枢,在天子身侧,机会自是更多。

    地方上则不同,哪怕是封疆大吏,若是进京述职,遇见吏部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都要好声好气。

    京官外派,除了兼任总督巡抚外,多是被贬。

    陈砚正是立下大功之际,还未封赏,如何能贬?

    “中枢于臣升官有利,却于百姓无利,于君父无利,于这大梁的疆土无利。臣虽位卑,必不敢忘忧国。”

    权力从来都是自下而上,空有高位又如何?

    焦志行乃是次辅,站在了文臣顶峰,又掌管户部,还受天子提拔,可他能为百姓做多少事?

    徐门掌管吏部、兵部、礼部,六部他们就占其三,焦志行即便有心想要做什么,也是处处受掣肘,自顾不暇。

    陈砚若只想升官发财,只需耐心守在京城混资历,从翰林院或到詹事府或到六部。以他的年纪,只要不犯错,熬也能把徐鸿渐、焦志行、刘守仁等熬死,到时或许也能混个阁臣当当,光耀门楣。

    可他真要是这般做了,他就是那亡国奴,甚至比真正的亡国奴更可恨!他明知历史会如何发展,却不尽自己一份力加以干涉,必要受千夫所指。

    唯有远离中枢,远离党争,去到地方上才可安心发展。

    永安帝虽未下令,但迟迟未升焦志行为首辅,必定是主战的。

    此时陈砚主动退就是顺了圣心,又全了皇帝美名。

    往后真要是有什么事,皇帝就是念在这份情上,也有可能抬他一手。

    为官者需三思而后行,所谓三思,乃是思前因、思后果、思轻重。

    在天子眼里,必定国为重,陈砚为轻。

    若陈砚执意在这等时候与徐鸿渐斗个你死我活,那就与徐鸿渐并无区别。

    打仗并非只要银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即便他能拿出一些前世的东西来赚钱,那也是以年为单位来赚钱,难不成让倭寇等他先赚几年钱再去抢劫屠戮大梁百姓?

    何况有些东西不先弄出来,光凭一张嘴就想让天子相信并将整个大梁的国运压在美好蓝图上?

    即便他能拿出武器,拿出银钱,要去打仗,只要徐门人使些绊子,后勤耽误,亦或是派几个酒囊饭袋的将领,这仗还如何打?

    唯有真正把控徐门的徐鸿渐,方才能打此仗,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