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1:釜山行(11)(2 / 6)

加入书签

以就逃跑了,就这么简单。”

    “……可我们这里也有必须服兵役的规定啊。”

    “你们不用打仗。”麦克尼尔拍了拍手,以便去掉粘在手上的面粉,“对你们来说,服役不过是意味着在军队中度过几年不太一样的和平生活。然而在我们那里,参军就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坟墓。”

    这倒是实话。麦克尼尔在安置社区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兵,这位老兵像许多朴素的合众国公民那样选择了默认帝国的统治,并以一以贯之的爱国热情鼓励自己的六个孩子去参军,结果是他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全部死在了库尔德斯坦的战场上。为了给孩子们报仇,他本人也选择了参军,先是去俾路支斯坦填补战线的空缺,期间帝国军在俾路支斯坦的溃败让他丢掉了一条腿、一只手臂和一只眼睛。接受了义体化改造手术后,这位老兵返回战场,多次死里逃生,眼睁睁地看着帝国军在海外的军事基地接二连三地被敌军消灭。

    再后来,那名老兵被送到了墨西哥战场,并成功地成为了和麦克尼尔同住安置社区的【精神病人】之一。麦克尼尔和他谈话时,发现对方除了不停地重复自己的悲惨遭遇之外,连半句与此无关的话也说不出来。这些士兵会出现精神问题,其根源可能不在于墨西哥战场本身,也许他们此前就饱受折磨并丢掉了常人应当具备的理智和情感。

    在麦克尼尔决定逃走的那一天,他看到那名老兵坐在住房门口,双臂抱着两只大号的熊玩偶,对着两只玩偶讲故事,那样子既滑稽又可怜。相比之下,韩国人是幸运的,他们当然比美国人或是日本人更幸运——不必参加战争,也不必承受又一次被核武器打击的灾难。

    “你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因为迟早要服兵役就抱怨参军入伍耽误了你们的人生。”送走另一盘菜后,麦克尼尔坐在板凳上和自己手下的帮工们聊着天,“想想看,这种和平是多么脆弱——东亚的和平是从哪来的?日本被核武器炸得丧失了参战的意志和本钱,直接退出了战争,这同时也证明刚刚完成上一场世界大战的合众国保护不了自己的盟友,所以你们韩国才决定紧随日本的脚步。那么,假如那些核武器当时的目标不是日本而是你们呢?或者说,假如那个时候你们的北方同胞忽然决定南下呢?”

    “大东合众国不会那么做的。”其中一名雇员说道,“他们……也许非常希望我们的存在能继续牵制偶尔不听话的北韓。”

    “总之,我很羡慕你们的生活——好好珍惜它。”

    根据他目前的记忆和帝国军登记的相关信息,麦克尼尔总是自称他已经30岁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厨师调侃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以前,麦克尼尔说不定仅凭这张脸就能在东亚地区找到无数愿意和他共同生活的女性,可惜时代已经变了。美利坚帝国每年都在向境外输出成千上万的难民,其中大部分难民缺乏在新环境正常生活的能力,他们给新家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但是,人总归是不知足的。生活在战区的平民最大的愿望是逃离战争,他们必然羡慕那些生活在和平之中的人们,然而身处和平世界中的公民们并不因此而自满,等待着他们的是另一种沉重的压力。城市是一座拥挤的金字塔,所有人竭尽全力地向上攀爬,落后的市民不仅要承担舆论和价值观上的压力,还要面临着全方位的穷困,失败者享受不到任何服务。麦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