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定下规矩(2 / 3)

加入书签

整体受到影响;

    同样还可以给那些有实力、有能力的商人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承接更多的工程。

    所以在第一阶段一百多个工程公布之后,这些商人就开始研究起来,看看他们应该对哪个或者哪几个工程进行投标比较合适。

    在这个阶段,糜竺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让这些商人自由选择,至于最后他们能不能接到工程,就要看他们制作标书的本事了。

    这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次招标大会,所以标书制作只有一个模糊的标准,具体的标书做出来之后,必然是千奇百怪,也算是对商人个人能力的一次检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06章定下规矩(第2/2页)

    如果连标书都做不好,如何才能让陆川相信他们能把工程做好?

    经过两个时辰的考虑和商量,参加招标大会的一千名商人终于选定了他们想要投标的工程,然后就回去准备了。

    当然,他们选定的工程都是保密的,仅仅只是在经济部登基备案,而且严格保密,绝对不会泄露出去。

    这样一来,那些参加招标大会的商人就不知道谁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可以有效避免无效的场外竞争。

    标书制作时间为五天,五天之后所有商人都要上交标书,交给政部和经济部共同商议,决定最终采纳哪一份标书。

    所以接下来的五天,郭嘉和糜竺就稍稍轻松了一些,但是那些商人却忙起来了。

    想要顺利接到工程,就必须在标书上下功夫,要有完整且相对详细的施工方案,还要认真核算预算,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要保证工程质量,还要考虑各种意外因素等等,所以这些商人也真的是费心费力,不敢有任何放松。

    五天之后,一千名商人全都上交了他们的标书,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政部和经济部会在十天之后公布招标结果。

    十天时间对一千名商人制作的差不多两千份标书进行严格查看和筛选,最终选择出来一份标书,这份工作也不容易,郭嘉和糜竺只能带头加班,甚至晚上都不能回家,而是在政部和经济部打地铺。

    一连七天,在郭嘉和糜竺的带头努力下,他们终于对所有的标书都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要选用哪份标书,然后还要带着这些标书向陆川汇报。

    招标大会是陆川提出来的,那么招标大会的结果自然也要交给陆川进行最终审查。

    陆川看着郭嘉和糜竺送来了一百多份标书,随机从里面抽出来十来份简单看了一下,觉得都没什么问题。

    在招标大会开始之前,政部和经济部的官员就对每项工程的预算进行了核算,这些中标的商人提出来的造价都在预期范围之内。

    当然,也有某些商人在标书里写明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但是最终给出来的报价却非常低,甚至连材料的成本都无法覆盖。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