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去京城?(2 / 3)
nbsp; 毕竟是京城里读书人家的小姐,见识心胸不一般,回乡买屋置产安顿下来后,生的几个孩子,秦小姐亲自教他们念书,大了又花重金请先生。
可以说,柳家如今的家业,都是这秦祖奶奶指点下,慢慢兴盛起来的。
如今传到第六代,依着规矩,祖业长房长孙继承。
长房长孙可读书,可举业,但最终都要回乡打理祖产。
其他子孙,可科举可经商可从军,不拘一格发挥所长。
每个子孙成家时都能分得一份不菲的资产,宅子田地铺子和银票,不想要定产的,都可折算成银票带走。
只不过嫡支所出和庶出,在数额上会有明显差额。
这些规矩都是秦祖奶奶定下的,写在族谱家规首页,子孙后代谁也不敢违背。
柳家六代,在外做官的历数有十几个,官职最高曾任四品江州知府。
现在最出息的是如今嫡支二房大老爷,在京城做着户部郎中,五品京官。
其他有做到知州的,有三四十岁中进士,最后知县位子上老死的,还有军中做了百户的。
迁居外地经商的也有不少。
不过更多的还是留在了本家,杨柳镇上屋舍连着屋舍,几百户人家都姓柳,攀扯起来,都是亲戚。
这柳家私塾可不小,就在柳家祠堂边上,两进的院子,分了三个层级。
启蒙幼童,学认字,写字。
中龄学童,学四书五经。
高龄学童,就预备着去考童生了。
考中童生的,都会由柳家出资送到县学去考秀才。
当然,柳家子弟都是免费入学,还管一顿午食。
镇上其他家族的甚至乡下有些家底的,想送家中孩儿来进学也可以,每年只需交束修十两,若寄住,食宿费另外算。
红果打听清楚了,这私塾请的三名先生还算不错的。
启蒙班是个老秀才,在柳家私塾坐馆有二十年了。
中龄班也是个秀才,家里穷,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科举。
高龄班了不得了,先生是个举人,学问没得说,柳大老爷花重金从云州府城把他聘请到杨柳镇。
五六年下来,教出了十来个童生,有一个还一连闯三关,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在府学就读,准备下一场去考举人。
红果对这私塾师资配备满意得不得了,细细与青豆说来。
青豆闷声不语,好一会儿才抬头,看着姑姑说:“京城里,真的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