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同步裂痕(2 / 4)
漪一般,在她的感知世界中荡漾开来。
她不仅能够“看到”这些波纹,还能“感觉”到不同频率的能量成分在与屏障规则相互作用时,被吸收、反射和扭曲的程度。这种感觉就像是她手中拿着一把精密的仪器,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每一个能量成分的变化。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她甚至能隐约捕捉到在脉冲爆发的瞬间,屏障背后那更加庞大、冰冷的、属于方舟智库本体的规则运转。那是一种极其微弱的“涟漪”,仿佛是整个宇宙的心跳,虽然微弱,但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信息。
这并不是一种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那道屏障规则所搭建起来的“桥梁”,才得以间接地感受到的余韵。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虽然石子本身已经沉入湖底,但它所激起的涟漪却会在水面上缓缓扩散开来,这便是那余韵的体现。
而就在这余韵的影响下,一个念头如同在冰层下涌动的暗流一般,逐渐在她的心中变得清晰起来。这个念头就像是被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开始喷涌而出。
她开始意识到,方舟智库并非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绝对存在。尽管它拥有着庞大而复杂的规则体系,但在面对这种极高强度、极短促且频率特异的内部冲击时,它的响应却似乎存在着一种极其细微的“延迟”和“僵化”。
这就好比一个巨人,它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轻易地捏碎山岳。然而,当面对一只以诡异轨迹飞行的毒蜂时,它那巨大的手掌却可能无法精准地拍中目标。尽管它的力量浩瀚无边,但它的“反应模式”却似乎被其自身的绝对逻辑所限制,存在着某种“套路”或者说“惯性”。
而“幽影”协议的第一阶段,就像是一次精准的试探性敲击,不仅摸清了屏障的结构,更隐隐触碰到了这守护者巨人的…“膝跳反射”?
如果…如果能掌握这种“反射模式”…
如果…能利用这种“延迟”与“僵化”…
那么,是否意味着,她有可能在这巨人的眼皮底下,完成一些更加复杂的操作?
这个想法让她心跳微微加速,但又迅速被她压下。
不能急。必须验证。
她开始利用这难得的“禁锢期”,在意识中进行大量的模拟推演。
她以自身那高度同步的意识为模拟器,以刚才脉冲回波留下的规则震颤感为数据基础,不断构建、调整着关于方舟智库响应模式的模型。
她模拟着不同强度、不同频率、不同攻击角度的能量冲击。
她推演着智库可能采取的每一种压制、解析、反击的策略路径。
她计算着每一次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收益。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如同在脑海中同时进行亿万次复杂的沙盘推演。她的意识恒星因这庞大的计算而微微颤抖,刚刚有所恢复的光芒又显得有些摇曳。
但她乐此不疲。每一次推演,每一次模型的修正,都让她对那冰冷的巨人,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把握。
渐渐地,一个模糊的、关于方舟智库“行为逻辑”的轮廓,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它优先维护屏障整体稳定,对局部高强度、短时间的扰动容忍度较低,会立即触发高级别响应。
它的规则压制手段虽然强大,但启动和转换需要时间,存在能量调度的“空窗期”。
它的分析核心似乎存在某种“并行处理上限”,当短时间内需要处理多个不同性质的异常事件时,其响应会出现微小的优先级混乱和延迟。
它对“符合预期模型”的事件(比如能量失控反噬)会快速降级处理,但对无法立即解析的“异常特征”会投入过量算力进行深度扫描,反而可能暂时忽略其他区域。
这些发现就像是拼图的碎片一样,一块一块地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