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王无戏言(已修改)(2 / 4)
旭燾有著同样的疑问。
彭刚以身作则,全殿上上下下都执行男女別营之令,各营的补给也都还充裕,没有短衣少食,每月还有一次探视家属的机会。
左宗棠和王佺的学生们对於男女別营的安排倒无怨言。
他们唯一的顾虑是,这別营之令要执行多久,何时才能够同家人住在一处。
他们想从彭刚这里得到一个比较明確的答案。
为了毕生所学有施展的机会,为了博取一个锦绣前程。
短期的骨肉分离,他们可以忍受。
要是长期同家人分居两处,任谁也无法接受。
“最多半个月。”彭刚给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期限,让这些湖南诸生安心。
“男女別营之令,本就是转战之时的权宜之计,时机成熟之时,我自会酌情取消。”
各殿已准备就绪,隨杨秀清顺江而下,前往江南,也就这几天的事情。
等杨秀清他们一离开武昌,彭刚就可以將北殿军民进驻人去城空的武昌城,逐次分田给地予以妥善安置。
他给出的半个月的期限,都已经算是保守了。
得到肯定的答案,在场的湖南诸生们悬著的心终於放下。
站在湖南诸生前头,踌躇不定的刘典,正欲开口询问彭刚什么时候,要给他们安排什么职务时。
彭刚却率先开口了:“素闻湖南士子重经世济民之学,不仅研读四书五经,还主动学习舆地、兵政、农学、水利等实用之学。只是不知尔等从书院学到了多少分真才实学,是否有辱左先生、王先生之名。”
此言一出,这些年轻气盛的湖南诸生沸腾开来,表现得很不服气。
不是所有的湖南读书人都有幸能够进入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这些知名书院就学。
能够有幸拜入左宗棠、王佺这等名师门下的读书人更是少数。
彭刚眼前的这些湖南诸生两样都占了,加上又都是年轻人,难免有些傲气。
“殿下觉得我等是在书院虚度光阴”刘典第一个表示不服。
“殿下若是怀疑我等学艺不精,我可与殿下切磋一二!舆地、兵政、农学、水利任凭殿下挑选!”左宗棠的二舅子周詒晟自认为得了左宗棠的真传,是湖南排的上號的舆地大师,且於兵政、农学、水利等方面的学问也学得不错,表示要与彭刚切磋一番。
“殿下质疑我等可以,但还请殿下莫要看轻我们的先生。”王旭燾开口说道。
“汝充(周詒晟,字汝充),莫要自取其辱,殿下的学问,我在衡州府时便和殿下切磋过。殿下的著述,你们在柳庄又不是没看过。我平日里是怎么教你的,学海无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左宗棠白了周詒晟一眼,这话既是说给周詒晟听的,也是说给其他学生听的。
这是他的这些学生们第一次见彭刚,左宗棠不希望他的学生给彭刚留下不好的印象,以致被冷落乃至雪藏。
左宗棠的话音刚落,左宗棠的学生们纷纷闭口噤声,只有几名王佺的学生,仍旧在低声交头接耳。
“左先生曾在门下提笔写下过一副对联,上联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彭刚陡然提高了说话的声量。
“我现在有武昌、汉阳之田数百万亩,不知诸位可有力清丈均分,造福治下军民。若诸位真有经世济民的本事傍身,我又何惜武昌、汉阳两府的官缺。
清廷给不了你们施展毕生所学的地方,我给!清廷给不了你们的官缺,我给!”
彭刚倒不是在给眼前的湖南诸生画饼。
等杨秀清他们撤走之后,武昌、汉阳、黄州、岳州府四府的部分州县,都是北殿的实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