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苏报的论战三(2 / 3)

加入书签

的时候,就会开始各种限制百姓了。”

    “怎么限制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放纵寻租性地主,去吃掉经营性地主。寻租性地主会在中间七八十年内,把经营性地主吃干抹净。”

    夫人们都沉默了,这就是事实,大明朝正在每天发生的事情。

    如今,士绅们多数都是家里有人考取了功名,当了文官了。然后利用文官的权力,做寻租性地主,去迫害、侵夺经营性的地主和自耕农、小工商主。

    辛弃疾要辞去杭州知府,他弟弟赶紧跑来找他,说咱家还没有买地呢,你不能辞职。怎么也得先买几千倾良田才能辞职。

    可见这种事情,古已有之,历朝历代都不是新鲜事。

    如今的大明,没有文官做后台,想靠着经营发家致富,已经是痴人说梦了。

    此时经营性的地主、工商业主已经被吃干净了。大明各个城市工商业萧条,街面都是倒闭的店铺。

    而朝廷的税基正是经营性的地主和工商业主、自耕农、小手工业者。他们纷纷破产,税就收不上来了。

    这就导致,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差。财政逐步走向崩溃。

    在每个大王朝的最后七八十年里。也就是朝代末期。一般会有人出来改革。例如唐朝的两税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大明的张居正一条鞭法等。

    变法不论怎么变,都是想维持继续向百姓收钱的模式不崩溃。最终都是让百姓掏钱。

    为什么要改革呢,因为能吃的都吃干净了。

    寻租性地主这般人是不会闭嘴不吃的。他们会因为把东西吃光了,就不饿了吗。那是不可能的。

    那吃谁呢。只能互相吞噬。

    这就是朝代末期,党争愈演愈烈的原因。

    他们分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互相吞噬。改革是为了找到新的被吞噬阶层,或者恢复被吃掉的阶层,来缓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可从历史来看,这个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这些改革,延缓了衰败,给王朝延寿。但并不能扭转乾坤。

    梅香听到这里举起小手,表示要提问。

    杨凡示意他可以说,她问道:“老爷你说的这些问题,不就是官员的腐败问题吗。历朝历代都是因为腐败问题亡国的吗。”

    “没有一个朝代是因为腐败亡国的。”林月如接过话来说道。“因为任何一个朝代,从建立之初就是极其腐败的。从头贪腐到尾,就没有一天清明的时候。”

    小娘皮也点头道:“月如说的不错,大明建立之初,郭桓案就说明问题了。”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