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苏报成规模了一(4 / 4)

加入书签

每逢双日出版一次。现在十八省的省城都有了销售的铺子。江南的府城和县城也大多有了销售铺子”林月如也介绍说。

    张天如还真是个有才的,两年时间,就把报纸办起来了。要说一个新事物,被广泛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京城的报纸铺子,雇佣了两百个八岁到十二岁的男童,背着背包,满大街的叫卖呢。”晨曦也说道。“我给动力研究院也订阅了三十份儿,放在图书阅览室里,供大家免费阅读。”

    杨凡估计,如果这么畅销,估计报纸收入和成本快能打平了。

    杨凡翻了一下,这个报纸是一米见方的版面。正反两面都印刷,十个版面一共是五张大纸。字号是和后世一样的大小。

    折叠成四个方块,和后世的报纸一样。二十层纸,厚厚的一叠。

    报纸都是蒸汽机带动的印刷机铅印的。带着现代那种油墨的香味。油墨的字迹非常清楚。甚至广告版面还是四色的套色印刷。在这个时代满满的科技含量。

    居然还有一个画报版面,用的是刻板的版画。模仿的是清末的《点石斋画报》方式。

    杨凡看了一下刻板画的印章和署名,居然是邢沅的老爹邢彬。看来他们父女在杭州过得不错。

    杭州搞了一个印刷厂,专门给苏报报社承担印刷业务。邢彬现在升职了,是版画组的组长。月俸五枚银币了。

    杨凡都把他们父女忘了,看了报纸才想起来。

    杨凡饶有兴趣的翻看起来。说实话,他对报纸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推动一下,给东林找点麻烦。

    虽然周先生说拯救国民的肉体,不如拯救国民的灵魂。

    但在这个时代,文化是垄断在一定阶层的,底层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不识字,看个屁的报纸。更别说开启民智了。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