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皇帝的遗憾(补昨日欠的第一章)(2 / 3)

加入书签

    少到一定程度,加上天灾,农民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古人的朴素经济学一直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数的,是固定不变的。其实并没有错。从西周的井田制开始,直到18世纪前,农业的产量一直是缓慢提升的。这个幅度并不大。而人口则在不停地增加。

    综合来看,人均获得的物资,基本是不变的。人均财富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耗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朝代初期到后期。坐标总是向后者移动。

    而手工业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采矿和农产品。例如棉花和桑麻等。农业产出上不去,手工业的纺织产出品缺乏原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工业怎么可能提高。

    而要扩大原料供给,这些经济作物种植的多了,又会挤占农田。

    所以,在漫长的时代,粮食总是不够吃,衣服总是缺乏布料。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衣不蔽体是十八世纪前全世界的普遍状况。

    直到近代,西方开始把鸟粪作为肥料,导致粮食产量直接翻翻。

    这是一次农业革命。欧洲能养活的人口也增加了。充足的粮食产量,给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农田。所有人都知道,种植经济作物比种植粮食赚钱。

    纺织品原料的产出增加,进而引发纺织工业的革命。

    全世界都缺少纺织品。因为纺织原料种植多了,就会造成饥荒。全世界都迫切需要购买布料来做衣服。

    而经济作物的产出增加后,生产技术却非常的低效率和落后。

    面对着大航海时代开启的地理大发现,整个世界对布匹的饥渴令人震惊。形成了一个骇人惊闻的巨大纺织品市场。

    原料多了,市场有了,那就只能采取新的技术革新,提高产量,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爆发,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从纺织业开始的原因。瓦特的蒸汽机就是为纺织业服务的。

    而机械技术和动力技术、能源的进步,产量空前提高后,又造成了原料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大量圈地,把农田大量转变为牧场,以生产更过的羊毛,来制造高利润的毛纺品。呢绒的市场需求,造成羊吃人的惨剧。

    而产品的大量产出,又对运输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火车机车、蒸汽轮船被发明出来。资本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而此时的大明,仍然处于这种平衡之中。

    所以,太学生们认为,解决当前国家危机的有效办法,就是尽快解决边患,然后裁军,把那该死的辽饷拿掉。减少最大的财政支出,让农民缓一口气。

    而朝廷里的党争,让一年多来,在最紧迫的事情上,内阁根本就无所作为。在自然灾害一年严重过一年的情况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