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盛世危机(2 / 3)

加入书签

人是因为地主和官府勾结,多收取几倍的田租,被逼造反。

    而广东的情况也类似。广东官府和豪强勾结,把自耕农强行没收土地,土地交给豪强,强迫农民变成佃农。然后两家分享好处。

    农民自然不肯,纷纷反抗。但是官府和卫所出面镇压。这些被夺了地的农民被打被杀,告状无门。所以纷纷造反。

    广东当时更是乌烟瘴气,豪强公然在庄稼成熟后,抢收农民的庄稼,农民反抗则被杀死。不反抗就要饿死。当时称为“占沙、抢割”

    大明才建立几十年,地方上就已经腐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上升时期才对,可是大明基层腐坏的速度太快了。到了英宗时,已经出现了全国不稳的苗头。

    不仅农民此时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卫所也已经腐朽不堪再用了。卫所的军户,这时候,逃跑的就快有一半了。军官的残酷比地方豪强还厉害。

    朱元章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千户,因为克扣粮饷,导致他的部下饿死了一百多人。

    朱元章暴跳如雷,让剩下的士兵和他对枪。就是双方用长矛对刺,这名千户被对他恨之入骨的士兵,当场捅成了马蜂窝。

    这些造反牵制了大明很多的精力和兵力。

    为了镇压邓茂七,京营先后调走了七万多人。其他各地叛乱也占用了京营的精锐兵力。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土木堡之变前。

    “所以说,英宗去土木堡之前,京营的精锐都被掏空了。这些年,各地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天调京营,明天调京营。留在京城的京营,已经都是些挑剩下的二流货色。”张世泽解释道。

    因为京营也腐朽了,吃空饷,冒名顶替各种花活儿开始大量出现。此时,定员四十多万的京营,也就一半能打仗,这些人还都调走了。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朝朝廷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的四次战争。

    四次征讨分别发生于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

    明朝经过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

    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占用了太多的军事资源,导致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而战争失利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云南不稳。

    这些都是宣宗朱瞻基放弃交趾造成的恶果。

    不仅脚趾没了,缅甸也跟着丢了。而且云南也不稳了。

    朱瞻基在辽东放弃奴儿干都司,导致后来女真人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他们做大。后来成化朝不得不派出西厂厂公汪直带大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