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顿输出(2 / 3)

加入书签

国家管控进行专卖。

    宋朝开始官方直接掌握着国营酿酒坊,同时也允许民间酿酒,但民间酿酒需要取得官方授权,并只只能从官府中够买酒曲来酿酒。

    拥有酿酒权的店铺是酒楼又叫正店,没有酿酒权的酒楼叫做脚店,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家孙羊正店和一家十千脚店。

    脚店通常不提供负责的炒菜,但给客人提供简单的饭食和特色小吃,还提供送外卖的服务,这在清明上河图中十千脚店都有体现。

    脚店不供应炒菜能吃只有米饭和熟肉,好汉们和行商路过吃饭歇脚都是自带煎饼。

    有钱的向店家额外要点熟肉,没钱的向店家要腕热水泡饼,这也是水浒传中那句“店家切二斤熟牛肉”。

    为啥水浒里的好汉不要两个硬菜,因为问也是白问,要很久没有想吃就要去繁华的正店酒楼。

    脚店有水牌,但顾客也不会刻意站起来查看,正店里的小儿也叫堂倌,在宋元明时一些茶楼饭店的跑趟伙计也被称为博士。

    饭馆里面讲究响堂亮灶,响堂靠的就是堂倌。

    因为饭馆没有手写菜单,厨房里能做什么菜全在堂倌的脑袋里。

    相声演员的报菜名能一口气爆出二百多个菜,堂倌虽然不及相声演员一气呵成,但菜品采样同样也要如数家珍。

    并且给客人报菜名时还要注意有些词不能讲,有眼力的堂倌一眼就能认出顾客的职业。

    例如离宫的太监,因太监忌讳“鸡”这个字,堂倌报菜名时就要把摊鸡蛋说成摊黄菜,高汤甩鸡蛋就要说成高汤甩果子。

    古代文盲了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菜单只有高档酒楼里才会准备一两分给有身份的人看的,剩余的全靠堂倌报菜名。

    而堂倌要默记客人点的菜,然后会将客人点的菜品压缩成单字,或者数字代号报给厨房大厨。

    例如清蒸鲥鱼就叫清鲥,东坡肉走烂简称东烂,如果客人点了三丁包、六凤居饼、九层糕、那就是三六九套。

    “东二亮格文武虎条烩四喜”“走油免红加俏”意思是东区第二桌靠雕花的窗口位置,一份先煎后焖的猪舌。

    烩四喜就是配一个四色肉丸,走油免红加俏意思是猪舌过油,面红就是不要辣子,加个俏就是额外配一个青菜,这就是古代堂倌的唱菜法。

    堂倌将菜品变成歌词,一边唱一边抱给后厨,在古代餐饮业中还有一堂、二柜、三灶、四案的行规。

    堂倌作为工种的首位技术精湛的响堂,收入能超过灶头,比柜台结算先生都高。

    部分老字号的堂倌工资与主厨持平,水浒传中作为个体户的武大郎,一个月卖烧饼差不多能挣六贯钱,平均一天二百文。

    而宋朝的一名底层百姓不管是打零工或是砍柴打鱼,日收入大致是一百文,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