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六眼飞鱼(1 / 6)

加入书签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随着最后一句歌词落下,沈铭恩的演唱正式落下帷幕。

    “喔!!!”

    “哦吼!”

    “向天再借五百年!”

    “反清复明!”

    “还朕万里河山!”

    ……

    各种各样的呼声在这一刻彻底占据了整个舞台,似乎只要有沈铭恩在的地方就总会有这样一群疯狂的观众,而今天观众们之所以陷入癫狂,自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向天再借五百年》这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击中了国人对“宏大叙事”和“个体价值”的双重渴望。

    从屈原“虽九亖其犹未悔”到岳飞“还我河山”,我国文化始终崇拜“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的英雄。

    而“再借五百年”,恰恰延续了这种叙事。

    他让普通人在帝王的野心里,投射了自己对“突破局限”的幻想,无论是学业、事业还是理想,谁不曾渴望“多一点时间”去完成未竟之事?

    这简直就是对“英雄叙事”的集体迷恋!

    歌词里的“帝王”最终困在“时间焦虑”中,这其实是对“权力本质”的隐喻,权力越大,越怕是去,掌控越多,越觉有限。

    这种“强即弱”的悖论,让当代人在听歌时,既能感受史诗感,又能音乐触摸到权利背后的虚无!

    就像现代人追逐成功时,终会意识到,欲望的尽头,仍是对“时间不够用”的恐慌。

    说到底,《向天再借五百年》的申诉,在于它不是一首“歌颂帝王”的歌曲,而是借帝王之口,唱尽了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我们都在和时间赛跑,都想用有限的生命,去完成无限的执念。

    而这种困境,永远能在不同时代找到回响。

    基于此……

    沈铭恩的这首作品,如此受欢迎,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音途万里》节目的演出舞台并不是那种有顶棚的,现场是一个小村子里最中心地带的四方街,完全露天,而沈铭恩演唱结束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们的呼声却好像要将天幕给冲翻一般……

    太热情了啊!

    线上直播间里更是疯狂刷着:

    【来!内五五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