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集体主义的人文底色!已知的结局!(3 / 6)

加入书签

觉得铭恩大帝晚年不详浑身红毛要废了,结果愣是让他特么的活出了第二春!

    就这首《爱我中华》,你说,他们拿什么淘汰他?!

    而同一时间,舞台上的沈铭恩,还在继续演唱着。

    ……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

    重复那句非常洗脑的演唱,许是上周精神调养的不错的缘故,虽说昨天才刚从《巅峰歌手挑战赛》那边通宵过来,但今晚的沈铭恩给人一种状态极佳的感觉,别说是作品看不出疲软了,人的状态更是节节高啊!

    跟舞台上的沈铭恩一样火热的是评论区的“夫子”们,他们各种活跃着,刷着!

    【啊啊啊!忍无可忍!同学们,上课!】

    【老师好!】

    【同学们好!】

    【同学们请坐!】

    【音乐专业的同学们,告诉我,沈铭恩的这首作品里有怎样的内涵!】

    【我来老师,我来!】

    【好!那位没坐的同学你来!】

    【节奏上,沈铭恩这首作品采用了2/4的进行曲风格,强弱交替的节拍形成“进行感”,配合歌词,让“爱国”从静态的情感转化为动态的行动。】

    【但不同于传统进行曲的庄严厚重,这首歌的节奏中融入了民间舞曲的轻快特质,尤其是副歌部分的重复,像集体舞蹈中的“呼号”,既保持了严肃性,又不失活泼感,这种“刚柔并济”的节奏,让“爱国”摆脱了沉重感,变得轻松而有力量!】

    【好!好好好!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棒!但老师觉得还有补充的余地,谁来补充?!】

    【我!我啊啊啊!】

    【那位嗓门儿大的同学你来!】

    【到我了!终于到我了!我要说的是沈铭恩这首歌里对“民族乐器”的隐形运用!】

    【这首歌的旋律中暗含芦笙、竹笛的银色逻辑,节奏里藏着踩堂舞、锅庄舞的律动,但又不刻意强调“民族标签”,而是将这些元素转化为“通用音乐语言”!】

    【这种“民族性”与“普遍性”的平衡,让不同民族的听众都能在旋律中找到熟悉感,同时又能感知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