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旗杆子(2 / 6)

加入书签

,于掌柜,我刚才说的那几句……”

    话音未落,于掌柜何等精明,立马瞪大了眼睛,故作茫然地反问:“说什么了?您今天到我这来,不是为了看我后堂那座玉面金佛么?”

    赵国砚会心一笑,旋即拱手抱拳:“好,于掌柜留步,我先走了。”

    “慢走慢走,您有空常来,回头帮我给东家带声好!”

    于掌柜站在店门口,目送赵国砚离开,直至对方的身影从视野里消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抹身往屋里走。

    街面上突然有人叫他:“掌柜的,乾隆年制的瓷瓶收不收,我家里传下来的好东西!”

    于掌柜很不耐烦,摆摆手说:“去去去,我这个月不做生意了,有好东西等下个月再来吧!”

    “诶,老于,你今儿早上吃枪药啦?”那人狠狠翻了个白眼,“爱收不收,好东西还愁买主么,我找别人去!”

    于掌柜冷笑一声,却道:“小子,我懒得跟你磨牙,你现在就满大街去问,多了不敢说,三天以内,要是有哪家古董行敢开张收货,我跟你一个姓。”

    他的底气源自江家。

    江家决心追赃,收货的同行无论是黑是白,肯定会尽力避嫌,东西越好,反而越不敢收。

    毕竟,那贼既然能偷一件玉器,没准就敢再偷一件瓷器。

    谁敢轻易冒险?

    更何况,文玩古董行当,本来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有好生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何必非得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顶风作案?

    不值当呀!

    …………

    另一边,赵国砚离开观古堂后,并未直接去找“大旗杆子”问话,而是跟西风碰了个头,先把城里收黑货的老合挨个盘查一遍,确定那件“老猿献桃”的玉雕还没出货,又打听了不少街头巷闻,最后才开始着手调查“大旗杆子”。

    这步骤不能颠倒过来。

    常言道:捉奸要捉双,捉贼要捉赃。

    人家既然敢偷,必定留有后手,那就不怕来人盘查。

    大家都是在线上混的,红口白牙,手里没有确凿的证据,总得互相留有三分薄面。

    倘若上来就要舞刀弄枪,甚至屈打成招,那也实在不合情理。

    于此同时,衙门口的蒋二爷也把失主陈国进这几天的行踪轨迹问出来了。

    几番打探下来,天色已然擦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