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一盘散沙(2 / 4)

加入书签

国的未来像被浓雾笼罩的沼泽,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可转念一想,世间万物本就有始有终,阿哈德尼亚本就是由一众自治诸侯国拼凑起来的,如今走到这一步,或许也是宿命。

“好吧。”将军最后看了托勒密一眼,“您会得到您想要的军队。但将来帝国分崩离析的时候,请允许臣告诉世人——我曾劝过您。”

托勒密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大殿里再次陷入死寂。托勒密重新坐回王座,抓起桌上那只盛满琥珀色美酒的金杯,仰头猛灌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呛得他喉咙发紧,却压不住心头的狂躁。

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直到杯底朝天,才重重将杯子掼在地上。

“亚历山大……你以为我是那么好欺负的吗?”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虚幻的希望,“十万大军,就算是农民,堆也能把你们堆死。伦萨的城墙,会是你的坟墓!”

就在托勒密抱着这丝幻想饮鸩止渴时,亚历山大的大军正马不停蹄地向帕尔马城推进。

帝国的疆域内,一道道命令正加急传递——战场上残存的正规军、守卫城镇的驻军,甚至连南提比亚斯的地方部队,都被勒令放弃阵地,星夜驰援伦萨。

所有人都明白,伦萨战役将是这场赞赞独立战争的终局。帝国会不会在这场战役后彻底崩溃?现在还没人能说清。

毕竟,那些诸侯国抱团取暖了这么多年,未必愿意轻易散伙。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场战役之后,大陆的权力版图,必将天翻地覆。

与此同时,帕克城外的武器测试场里,路德维希正站在靶场中央,指尖摩挲着手里那支造型奇特的步枪。

枪身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零件的接缝处严丝合缝,透着工匠的心血。这是他钻研了无数个日夜的成果。得益于汞富里曼酸盐等化学技术的突破,还有雷管的发明,这个困扰了他许久的设计终于成型。

“施密特针枪……”他低声念着这把枪的代号,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把单发栓动步枪的击发原理独树一帜——一根细长的钢针会穿透纸质弹药筒的末端,精准撞击里面的雷管。

只需轻轻扣动扳机,雷管引爆,就能点燃筒内的火药,推着子弹呼啸而出,飞向远处的靶心。

该步枪配备一根85.7厘米长的枪管,枪管表面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内部螺旋状的多边形膛线细密规整,像一圈圈咬合的钢牙,既能减少弹头飞行时的摩擦,又能赋予其稳定的旋转力道。

它发射的铅合金弹头沉甸甸的,弹头顶端呈圆润的弧形,尾部却刻着细小的凹槽,落地时能激起更醒目的烟尘。

这把枪的瞄准具是梯形机械瞄具,标尺上清晰地刻着100米到1600米的刻度,阳光照在刻度上,反光刺眼。

不过说实话,这1600米的最大射程还是显得有些乐观——毕竟战场上的风、湿度,哪一样都能轻易打乱子弹的轨迹。

与亚历山大前代的针式步枪相比,这把枪在制造时显然更注重耐用性和可靠性:加固的闭锁系统像咬合的铁钳,即使在泥泞或沙尘中也能稳稳卡合;

针式瞄具设计成可拆卸的模块,万一损坏,只需从枪机后部拧下固定螺丝,就能轻松更换,省去了拆整枪的麻烦。

总体而言,它的外观与亚历山大前世的毛瑟M1871型颇为相似,枪身线条利落,没有多余的装饰,只在枪托底部刻着一行细小的生产编号。

路德维希还为它设计了一种新型刀片式刺刀,刺刀根部有旋转卡扣,能牢牢卡在枪管下方,刀身狭长,刃口泛着寒光,与亚历山大前世的M1871

84型刺刀如出一辙。

不过,毛瑟M1871与这把施密特针刺步枪之间有个显著区别:它并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