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亚历山大的条件(2 / 5)
船时,并非所有商船都会乖乖就范,任人宰割。商船的船员们往往会为了保护自已的生命与财产,奋起反抗。
时常激烈的战斗中,海盗们随时都有可能命丧黄泉,生命在那一刻显得如此脆弱正是因为面临着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与生命威胁,大多数海盗很难成为目光长远的人。
他们深知生命的无常与短暂,更倾向于抓住当下,及时行乐,尽情享受每一个能够把握的瞬间。
所以,从整体局势来分析,亚历山大提出的提议,尽管乍一听起来十分诱人,仿佛为海盗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
但实际上,对于改变海盗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现状和行为模式,所能起到的作用着实有限。
不过,换个角度看,亚历山大的这一提议,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上的精心考量。
他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对自已有利的局面,就如同巧妙运用光学原理,通过看似美好的表象,来引导局势朝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多数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亡命之徒而言,仅仅知晓那扇通往别样生活的门存在着,便已然足够。
这扇门,宛如黑暗中闪烁的一丝曙光,给予了他们在绝境中急需的希望。
即便他们或许穷尽一生都无法真正跨越这道门,但只要它存在,就仿佛为他们那漂泊无依、四处流浪的灵魂找到了一处可以短暂停靠的港湾,让他们在无尽的黑暗中,还能怀揣着一丝对未来的憧憬。
至于亚历山大为何会选择将两万罗帕尔作为获取公民身份的金额极限,其实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在他眼中,这个数字不过是一个看似整齐、便于记忆的整数罢了。
若仔细算来,这大约等同于一个普通农民11年的收入,又恰好差不多是海盗们为获得那片被承诺的土地而需服20年劳役价值的一半。
在亚历山大与维迪扬讨论此事的过程中,维迪扬并没有对这个数字提出任何异议。
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且微妙。
一方面,维迪扬觉得亚历山大已然表现得极为慷慨大方。
毕竟,在他的认知范畴里,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个领主,会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自已领地内的公民权。
在他心中,公民权向来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绝非轻易就能获得。因此,他心底隐隐担忧,如果自已再进一步与亚历山大讨价还价,这位帕夏说不定会当场愤怒地撕毁整个合同。
一旦如此,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维迪扬的内心深处,其实暗自希望这个限制能够更高一些。
他有着自已精明的盘算,公民身份的代价越高,对于手下的船员们来说,这道门槛就越难以跨越。
如此一来,有兴趣购买公民身份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越少。而这样的结果,便能让他在船员中的权力得到更大程度的保留。
毕竟,在海盗群体中,权力意味着一切,掌控权力才能掌控局面。
这位精明的船长,甚至在心里为此展开了一场小小的思想斗争,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他的脑海中激烈争吵:
“5万!要是把价格提到5万罗帕尔,我敢打赌,绝对没人会感兴趣。咱要不要试着提一提?可怎么开口呢?说这些人一年至少应该赚得跟我一样多?还是……”
“不!还是算了吧。这位大人可不是好糊弄的,太狡猾了。我要是这么说,他肯定一下子就能看穿我的心思。还是别冒险了!两万罗帕尔也不是个小数目。
船上那些家伙,大多数连二十个罗帕尔都拿不出来。这公民权对这些没什么远见的废物来说,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好诱饵。呵呵呵……既然大人能用它来驱使他们,我也能利用好这一点!”
维迪扬如此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