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溶雪(4 / 4)

加入书签

/p>

当然,无需天才般的头脑便能知晓这种水究竟有多么“纯净与令人向往”。

即便化学性质是纯净的,通过这种方式提取的水也会带有强烈的“布料”味道,那味道混杂着陈旧与腐朽,甚至连役畜都觉得难以下咽,更别提人类了。每当有人尝试饮用,都会忍不住露出痛苦的表情,仿佛吞下的不是水,而是苦涩的命运。

但倘若仅仅是这种状况,那么即便这种饮品存在诸多不良特性,亚历山大或许还是会选择继续饮用。毕竟,当另一种选择是因口渴而命丧黄泉时,一点点“难喝”的水几乎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然而,即便连续数日大量地烧开水,亚历山大也仅仅能从每个锅中获取一小桶清水。那一点点可怜的收获,在巨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原因在于此处所运用的原始工艺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亚历山大揣测,他需要将整个项目大规模地扩展许多倍才能够使其具备可行性。

正如他们在现代海水淡化厂中所做的那样,其容量更为庞大,自动化程度更高,而且冷凝技术自然也更为出色。那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高效的工艺,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对当前的困境感到更加无奈。他望着那简陋的设备,心中满是无奈和沮丧。

所以,在数日之后,亚历山大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转而要求众人开始收集周边的所有积雪,并将其融化以获取干净的饮用水。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更为优良的数据来源,特别是考虑到进入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之时,暴风雪和狂风暴雪变得愈发频繁。

这个月份此地的天气趋于最为寒冷的状态。狂风呼啸着,卷起漫天的雪花,冰冷的气息似乎能穿透骨髓。每一片雪花都像是无情的利刃,刺痛着人们的肌肤。

而这个通常令人痛苦不堪的时刻,现今对于士兵们而言却是一个极大的福音。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收集堆积如山的积雪,因为积雪会在各处堆积起来,以至于他们不但要用水桶,还得动用巨大的马车来进行收集。那一辆辆装满积雪的马车,在雪地中艰难前行,留下深深的车辙。车辙中填满了积雪,仿佛是时间留下的印记。

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天里,这项任务被如此划分:每个小队(十人)通常会有一个由两到三人组成的专门小组,负责将积雪铲到由骡子牵拉的车上。那些骡子喘着粗气,蹄子在雪地上深陷,艰难地前进。它们的眼睛里透着疲惫,但依然坚定地迈着步伐。而后在帐篷里将积雪融化,过滤掉任何污垢和泥土,接着掺入几滴醋,使其具备浓郁的味道。

随后,便可以一饮而尽了。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