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金山银海与矿奴(下)(1 / 4)
目送船队消失在海平线,朱标深吸一口气,对李祺和朱棣道:“我们也该加快动作了。
必须在倭寇反应过来,反扑矿山区之前,彻底平定此地!”
接下来的日子,明军兵分两路。
李祺和朱棣率领主力部队,继续清剿扫荡残敌,向京都方向稳步推进。
朱标则坐镇后方,一边处理军务,一边焦急地等待着京城的回音。
近一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天际传来熟悉的雕鸣。
沙雕巨大的身影出现在空中,盘旋两圈后,稳稳地落在中军大帐前。
李祺从沙雕腿上的竹管里取出一封密信,递给朱标。
朱标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展开信纸。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先是惊讶,随即是恍然,最后嘴角甚至忍不住勾起一丝古怪的笑意。
“大哥,老头子说什么了?是不是高兴坏了?夸咱们了?”
朱棣闻讯赶来,连珠炮似的发问。
李祺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朱标将信递给李祺,笑着对朱棣道:“父皇自然是龙心大悦,直呼天佑大明。不过……父皇的安排,倒是比我们想的还要……周全。”
李祺快速浏览着信件。
朱元璋的笔迹苍劲有力,语气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帝王的冷静和深谋远虑。
他完全赞同先行运回矿石和后续开采的计划,
并对朱标信中提出的“以俘代工”的设想大加赞赏,但提出了更“彻底”的方案。
信中写道:‘……标儿所虑极是,倭寇凶顽,死不足惜,与其空耗粮米,
不如令其戴罪效力于矿洞之下,以彼之血肉,偿彼之罪孽,掘彼之财富,资吾之国用,善哉!
然,矿工之管理,首重防乱。
凡入矿之俘,皆净其身,去其势,使其无家无后,唯赖矿洞苟延,
方可绝其反抗之念,安心效力……朕已遣大内总管王景弘,率精于此事之内官百人,
并工部矿冶官吏、工匠五百人,携所需一应器具,乘快船前往。
算时日,不日将至。
尔等需做好接应,划定矿区,严加看管,即日开工,不得延误……’
李祺看完,沉默了。
朱元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