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封王不分地(上)(1 / 4)
武英殿,气氛肃然。
朱元璋高踞龙椅,下方几位重臣,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分列左右。
墙上,一幅巨大的大明舆图已经摊开,
北方边境线被粗重的朱砂勾勒,几处重要的战略节点标注得格外清晰。
“樉儿、棡儿,”
朱元璋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西安和太原的位置,“年已十岁,是时候为他们的将来做些安排了。
李爱卿、王爱卿,你们拟定的辅臣名单,可曾完备?
军需辎重,工部预备得如何?还有这王田、护卫、岁禄规制……”
吏部尚书躬身道:“启禀陛下,臣等已拟就两份辅臣名单,皆是老成谋国、熟悉边务之臣。
只待陛下裁定,便可赴秦、晋二王府效力。
护卫兵额五千,甲胄军械,兵部已在加紧督造。”
礼部尚书则捧着章程道:“陛下,亲王岁禄万石,钞两万贯,锦缎百匹,盐引百引,马料草束等一应俱全。
王田赐予,待就藩后由有司丈量划拨……”
朱元璋听着大臣们的奏报,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划过那些未来的封国,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分封藩王,镇守边陲,以卫社稷,这是他深思熟虑后定下的国策。
每个儿子都肩负着为为大明守土开疆的重任,这也是他们身为朱家子孙的荣耀和宿命。
赐予万石岁禄,五千护卫,广袤王田,是为了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戍边,富贵绵延。
虽然知道封国权柄过重,隐患暗藏,
但他自信在他的掌控之下,在朱标的引领之下,他的儿子们不会,也不敢生出异心。
......
傍晚,坤宁宫偏殿,家宴的气氛温馨祥和。
朱标坐在朱元璋下首,神情宁静。马皇后端坐上首,气色比起前些时日好了许多,脸上带着慈和的笑意。
临安公主乖巧地坐在母亲身边。
郭宁妃(朱樉生母)和李淑妃(朱棡生母)坐在下首,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
朱樉、朱棡两位十岁的少年郎,穿着崭新的皇子常服,带着少年人的朝气。
朱棣则大大咧咧地坐在朱樉旁边,眼睛盯着桌上的烧鹅,恨不得立刻就动手。
朱元璋看着眼前一派和睦的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