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韩熙载夜宴图四(1 / 2)
他定了定神,缓缓放下酒杯,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诧异:“哦?竟与《霓裳羽衣曲》相似?杨某只是幼时所听过一段无名古曲,只觉得曲调雅致,便记在了心里,从不知竟是这般珍贵的大曲。
倒是这位公子博闻强识,连失传的乐谱都见过,杨某佩服。”
听到杨骏的解释,那“表弟”
眼中仍有疑惑,嘴唇微动还想再问,却被李从嘉悄悄拽住了衣袖。
李从嘉递去一个眼神——杨骏既已模糊回应,显然是不愿多提,再追问下去不仅讨不到答案,反而会让场面尴尬,多问无益。
“表弟”
会意,只好按下话头,指尖轻轻摩挲着桌沿,不再作声。
李从嘉随即哈哈一笑,主动打破厅内的微妙气氛,转向韩熙载道:“韩大人好福气!
王姑娘这舞技,身段、韵律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便是皇宫里的舞姬来比,怕是也不遑多让。
今日能得见这般妙舞,还要多谢韩大人相邀。”
这话既夸赞了王屋山,又给足了韩熙载面子。
方才冷清的局面瞬间破冰,韩熙载立刻顺着话头接话,笑着摆手:“六皇子过誉了。
王姑娘只是恰巧得些真传,哪及得上宫中规制?不过能博诸位一笑,也不算辜负这番安排。”
他一边说,一边给王屋山递了个示意退至一旁的眼神,又抬手给众人添酒:“咱们别光顾着说舞,酒都要凉了。
杨将军,再尝尝这青梅酒,配着桌上的‘东坡肉’,这可是杨大人亲自明的吃法,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如今金陵城内,也称得上一绝!”
杨骏顺着他的话看向餐盘——碗中东坡肉色泽红亮,裹着浓稠的酱汁,热气裹着肉香飘来,与青梅酒的酸甜相得益彰。
他夹起一块入口,肉质酥软却不烂,酱汁渗透肌理,果然没有寻常肥肉的油腻感,不由点头称赞:“这做法确实精妙,肉香与酱香融合得恰到好处,配青梅酒正好解腻,难怪能在金陵受欢迎。”
李从嘉也跟着附和:“韩大人府上的厨子,总能把寻常食材做出新意。
我府中的厨子可做不出这般口感。”
韩熙载见气氛彻底缓和,放下酒壶朗声大笑:“六皇子若是感兴趣,待夜宴结束,直接让府上厨子便是。”
李从嘉忙摆手推辞,笑着打趣:“哈哈,谢过韩大人美意!
不过君子不夺人所好,您这厨子的手艺是金陵一绝,我哪能随便借走?日后多来贵府蹭蹭饭、听听曲,反倒更有乐趣。
对了韩大人,方才我与杨将军都已献词,接下来是不是该轮到您了?”
韩熙载闻言,目光下意识扫向厅角的王屋山。
她仍静静立着,水袖轻垂,似还沉浸在方才的舞曲余韵中。
片刻后,他才收回目光,端起酒杯浅酌一口,缓缓吟出一诗: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
诗句落地,厅内的轻松氛围悄然淡了几分。
李从嘉脸上的笑意微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留取旧舞衣”
一句,表达了对歌妓的眷恋,只不过语气重竟带着几分物是人非的怅然……
杨骏心中也是一动,这诗看似是借“歌舞”
抒怀,实则更像韩熙载在暗表心境——或许他早已看透南唐的处境,对未来离散的担忧。
“韩大人这诗,倒是把‘惜别’二字写得入了骨。”
杨骏放下酒杯,语气带着几分斟酌道:“只是‘他年蓬岛音尘断’未免太过怅然,杨某倒觉得,若趁眼下‘尊前相聚’时寻个妥当去处,未必会有日后的遗憾。”
韩熙载听出杨骏话里有话,但他却只是淡淡一笑,没有接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