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文武双全(2 / 2)

加入书签

才对楚昭辅提及“求和”

时语气果决,此刻又似有沉思,终究按捺不住疑惑,开口问道:“将军方才听闻南唐求和之事,虽未显怒容,却对楚昭辅直言‘不必多言’,莫非是将军从中看出了什么端倪?或是觉得此事另有蹊跷?”

杨骏闻言抬眸,忽然朗声一笑,指尖在舆图上重重一点,语气中满是笃定:“赵兄多虑了,我并非动怒,只是觉得此事本无需多议。

你且想,官家素有雄才大略,此番亲征淮南,志在一举收复江北十四州,若不能将这片失地尽数纳入大周版图,官家岂能称心如意?”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寿州方向,继续道:“再说南唐——他们若真有割地求和的诚意,何必等到咱们攻克清流关、拿下滁州,生擒皇甫晖、姚凤之后?此前寿州久攻不下时,他们若愿让步,或许还有商谈的余地;如今战局已向咱们倾斜,他们却突然派使者求和,这般‘迟来的让步’,要么是缓兵之计,想趁机重整兵力,要么便是只愿割让边角之地,绝非真心交出江北要地。”

说到此处,杨骏语气愈清晰:“历来疆土之争,从来都是‘打出来的底气,谈不出的实利’。

咱们在战场上拼杀多日,才拿下这滁州要地;寿州之战还在僵持,江北十四州尚有大半在南唐手中——这等用刀剑都没能完全夺来的土地,仅凭几句求和的空话,岂能轻易谈拢?官家心中定然清楚这一点,咱们身为将领,只需专心打好仗、守好城,何必为这求和之事分心。”

赵普听完,眼中的疑惑尽数消散,当即拱手叹道:“将军看得通透!

是在下未能想得这般深远。

南唐求和看似是缓兵之策,实则也暴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而将军能洞见官家的雄心与战局的关键,这份眼光,在下着实佩服。”

杨骏摆了摆手,目光重新落回舆图:“不过是常年领兵,多了些对战局的直觉罢了。

眼下咱们还是先顾好滁州——只要滁州安稳,便能牵制南唐援军,为寿州、扬州的战事减轻压力。

待官家那边定下后续方略,咱们再听令行事便是。

对了,我这几日想跟本地的商贾大户联系一番,你一下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