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皆大欢喜(1 / 2)
他看向李筠,眼神诚恳:“节帅试想,百姓用着五文钱的蜂窝煤,冬日有暖炉,路上有修好的官道,孤寡老人能领到朝廷的煤块,将士们的饷银比往日充足——他们会怨吗?只会念着节帅推行新政之功,念着陛下体恤之恩。”
“至于如何向军民解释?”
李谷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缓缓言道:“便告诉他们,朝廷此番统辖,意在遏制那些奸猾商贾哄抬煤价之行,阻止豪强势力肆意霸占矿藏之恶,旨在让每一户人家都能轻松用得上那便捷实惠的蜂窝煤。
军民们所真正关心的,并非此举能累积多少金银财富,他们深切期盼的,乃是那些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改变。”
郭荣在旁抚掌道:“李相说得正是。
朕要的不是把煤炭攥在朝廷手里生利,是要让这利像蜂窝煤的火苗一样,匀匀实实地暖遍五州。
李筠,你留任昭义节度使,兼领分炭务司监事,地方那三成用度,由你亲自督办——你既懂地方疾苦,定能把这钱花在实处,让军民都看得见好处。”
李筠闻言,眉头渐渐舒展。
他望着李谷,又看看郭荣,忽然明白:朝廷要的不是“夺利”
,是“规利”
——让煤炭之利不偏不倚,既养朝廷,也养地方。
李筠躬身道:“臣……臣明白了。”
郭荣笑道:“这就对了。
你是昭义军的节帅,更是大周的节帅。
这煤炭暖了百姓灶房,也该暖了君臣同心——去吧,明日就把这章程晓谕五州,让他们知道,朝廷与地方,原是一体。”
匠坊外的夕阳正落,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李谷望着李筠离去的背影,对郭荣低声道:“如此一来,既防了地方专权,又安了节帅之心,煤炭之利,方能真成‘周利’。”
郭荣点头,目光落在那跳动的蓝火苗上:“利在天下,不在一州。
李相这章程,烧得旺,也烧得稳。”
夜幕低垂,微风悄然兴起,轻拂过静谧的角落,煤炉中,蜂窝煤正默默续写着它的炽热篇章,宛如一位沉默的先知,预示着那场牵动朝廷与地方心弦的“利权之争”
,终将在这一缕缕平凡而又温馨的烟火气息中,缓缓熔铸成一股温暖人间的浩瀚洪流,泽被苍生。
……
五月,大周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
大周大将史彦随符彦卿在忻口与契丹交战,契丹军队撤退后,他率二十骑追击,因恃勇轻进,脱离大军过远,遭契丹伏击力战身亡,此役导致周军士气受挫。
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待至重归京城,天下方得初安。
高平之战的硝烟虽散,其英勇之姿却如春风拂面,令万物复苏,处处彰显着新生的蓬勃朝气。
郭荣望着身旁的王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玩笑与期许:“王爱卿,朕素有耳闻,你对术数之道颇有钻研,不妨猜猜看,朕这龙椅,还能坐得几个春秋?”
“我自知才疏学浅,犹如浅滩之水难以深潜,却仍斗胆以浅薄之识揣测未来:“三十载光阴之后之景,实非我今日所能预见。”
闻此言语,柴荣龙颜上不禁浮现出悦色,那双眸子里,仿佛有烈焰在跳动,映照出他胸中那股不可遏制的壮志豪情,笑道:“若真如爱卿所言,朕誓以个十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继以十年,休养生息,厚待黎民;终以十年,力促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此愿足矣。”
郭荣哈哈一笑之后,不由的神色一紧,然后就问声道:“王书记,高平之战,你觉得我大周将士这边可有什么问题?”
王朴闻言,敛了笑意,躬身垂,语气凝重如铸:“陛下,高平之胜,是天幸,亦是警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