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故人之姿下(1 / 2)

加入书签

“你可有听说过银枪效节军?”

银枪效节军,是后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组建的私人卫队,因士兵使用长枪且枪材取自魏州石屋而得名。

该军由骁勇精锐组成,待遇优厚,兼具侍卫节帅与控制地方军队的双重职能,成为后梁时期魏博地区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不过,后唐明宗时,朝廷设计将效节军调离魏州,于卢台将其全数诛杀,魏博牙兵势力至此消亡。

杨骏也是之前从着杨佐、杨佑的嘴中得知此事的,他不明白,这个时候,刘词怎么提及此事呢!

刘词枯槁的手指在腰间兵符上轻轻摩挲,篝火余烬的微光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明明灭灭。

他忽然长叹一声,声音里裹着夜风的凉意:“呼,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曾经可是杨师厚将军的麾下大将,当年“银枪效节军”

因朝廷处置不当而生哗变。

晋王李存勖趁机进军占领魏博镇,招降包括我在内的杨老将军旧部。”

他转过身,浑浊的眼睛在夜色里忽然亮得惊人:“直到此次,我见到你时,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将军再世;你带着曹彬那些轻骑追击刘崇,我更是从这些士卒的身影中看到了“银枪效节军”

的影子,这不由的更加坚信了我的猜测。”

杨骏心头猛地一震,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他望着刘词鬓边的霜白,忽然想起杨佐曾说过的——银枪效节军全盛时,杨师厚跨马立于魏州城头,麾下五千银枪骑士甲胄映日,枪尖如林,连李存勖的河东铁骑都要避其锋芒。

杨骏的声音有些涩道:“节帅……晚辈何德何能,敢与杨老将军相提并论?何况银枪效节军……终究是成了史书上的叹惋。”

刘词忽然低笑一声,笑声里裹着岁月的沧桑:“在我来找你之前,我看到了杨佐与杨佑兄弟,当年我跟他们可都是杨老将军身旁的贴身近卫!”

他往前凑了半步,篝火的余烬在他眼中跳动:“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少将军还不肯直言自己身份吗?”

杨骏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抵在掌心,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篝火的余烬噼啪爆开,火星溅在他的靴面上,他却浑然未觉。

原来杨佐、杨佑兄弟早已露了破绽——那些他以为藏得严实的身份,竟在这位老将军的火眼金睛里,透亮得像天井关的月光。

他缓缓低下头,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烟:“节帅既已猜到……何必再问。”

刘词的声音沉了沉,矛杆在地上顿了顿道:“老夫要听你自己说。

当年杨老将军战死柏乡,阖家男丁殉难,只听说少公子被家将护着逃了,隐姓埋名不知去向。

在后面就只听过少公子有个遗腹子,如今来看,杨佐、杨佑兄弟这些年东躲西藏,不就是为了护着你吗?”

杨骏猛地抬头,眼眶竟有些红。

刘词说的这些,不知怎的,那些被刻意尘封的记忆,像被捅破的窗户纸,哗啦一下全涌了出来。

他对着刘词深深一揖,脊梁挺得笔直道:“晚辈杨骏,确是杨师厚之孙。

祖父当年拥兵自重,致银枪效节军沦为私器,最终祸及自身,晚辈不敢忘。

这些年隐姓埋名,一来怕仇家寻踪,二来……是怕重蹈覆辙。”

“好个‘不敢忘’!”

刘词忽然朗声大笑,笑声震得帐外的夜鸟扑棱棱飞起:“老夫就知道!

杨老将军虽有过错,骨子里的刚直却没断!

你看你护粮时的算计,追敌时的果决,哪点没有杨家的影子?可你比他强——你藏起了‘少将军’的名头,却把心思全放在了大周的粮草、百姓的生计上。”

他上前一步,枯槁的手按在杨骏肩上,力道重得像压着三十年的风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