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符帅来了(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数日里,王殷惊讶地现,杨骏在他的地盘上竟异常收敛锋芒。

每当邀请他共饮美酒、品尝佳肴之时,杨骏总是欣然前往,与大家一同开怀畅饮,大快朵颐,却绝口不提归返东京开封府的日程,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这份难得的闲适之中。

黄德平神色间难掩几分不耐,终是忍不住嘀咕道:“节帅,那些从朝廷下来的大人们,怎一个个都如此波澜不惊?这背后,会不会藏着什么猫腻?”

王殷闻言,眼白轻轻一翻,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你若心中有疑,何不亲身一试?我这就派你前往京城,面见圣上,倘若圣上也以同等礼遇待你,你可有他那份从容?”

黄德平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溜向不远处杨骏那威严的营帐,随即脑袋摇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连声道:“节帅,这……可比要了我的命还难呐!”

王殷望着黄德平那副窘迫模样,忍不住放声大笑道:“知道难就好。

杨大人不是不急,是急也没用——开封府的事,没个日分不出眉目,他在这魏博多待一日,就多一分从容。”

他缓缓抬眼,目光穿越了纷扰,定格在杨骏那紧掩的营帐之上。

帐帘紧闭着,而帐外,却是一片不同寻常的热闹景象。

兵士们或成群,或零星点缀,不约而同地在此地徘徊聚,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王殷目睹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哭笑不得的弧度。

原来,自杨骏“三国演义”

作者的身份在军中不胫而走后,便如一阵狂风,卷起了层层波澜。

众人虽心知肚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终以三国归晋作结,却仍抵挡不住杨骏笔下世界的诱惑——那是一个活生生的、跃然纸上的时代,每一个字符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

即便是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边缘,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对故事的热爱,竟也能如此纯粹而热烈,仿佛能暂时忘却战争的残酷,沉浸在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

王殷望着这一幕,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

王殷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道:“哎,杨骏这人,倒是会找事做。

没想到这么快就与我们这些手下打成一片!”

黄德平神色一紧,立即走近前来道:“节帅,这种情况下,用不用我们给他提个醒?毕竟……”

王殷狂妄一笑道:“毕竟什么?这些兵士愿意听就让他们听呗,总比他们去附近偷鸡摸狗,被那些邻家大娘追到营地里要强吧?你害怕什么?难不成你怕他把这些兵士都给灌上迷魂汤,给带走不成?”

黄德平讪笑一声道:“节帅,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这不是想着这些士卒们天天围着这里转,也不是个办法嘛!”

王殷瞥了眼黄德平紧绷的侧脸,忽然笑道:“好了,他愿意讲就让他讲好了!

你当那些兵卒是傻子?他讲的这些:‘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哪个不是说的忠义二字?要是真能让有些兵士听听改了秉性,这‘迷魂汤’,我看灌得值!”

黄德平张了张嘴,想反驳却找不到话头。

他想起昨日路过杨骏的营帐,听见里面正讲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帐外的士兵个个屏息凝神,连巡逻的哨卫都放慢了脚步,那股子专注劲儿,比听军令时还甚。

王殷捋着胡须,目光投向杨骏的营帐,那里正传出一阵哄笑,夹杂着“张飞喝断当阳桥”

的字眼:“再说了,他讲的是三国,没提半句朝廷,半句魏博。

只说‘乱世之中,唯有忠义能立身’——这样的话,多听些,反倒能让弟兄们明白,谁才是该护的人。”

黄德平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节帅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