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小人作祟(1 / 2)
杨骏将那信笺逐字逐句细细读完,先是微微一怔,旋即,一抹笑意悄然爬上脸庞,不禁轻声感慨,这信的主旨,说到底就两字:求词!
符银盏可以说作为这个时代他的女粉丝,此番贸然提出这般请求,乍一听着实有些突兀。
可稍作思忖,又觉得以她的性情,做出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真是“千里修书只为词”
啊,杨骏无奈地摇了摇头,脑海瞬间高运转,全力搜寻着记忆里的诗词佳句,一心想着挑出一最为契合的佳作。
然而刹那间,无数诗词意象在脑海里横冲直撞,竟没有一能让他感到十分满意。
恰在此时,县衙后院池塘里传来一阵喧闹的蛙鸣声。
那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好不热闹。
原本眉头紧锁、满面愁容的杨骏,眼前突然一亮,不再有丝毫犹豫,“唰”
地一下展开洁白的宣纸,将毛笔重重地在砚台中饱蘸浓墨。
没过多久,一绝佳好词便跃然纸上……
……
次日清晨,杨骏刚一起身,还未来得及整理妥当,县丞李穆便神色匆匆、脚步慌乱地闯了进来,声音里满是焦灼与不安,急切禀报道:“明府大人,出大事了!
王家现下派了许多家丁,在县城各个角落大肆诋毁青苗法,而且……”
杨骏听闻,心中虽早有预料王家不会轻易就范,可仍不禁眉头微蹙。
他抬眸望向窗外,目光沉稳而坚定,语气中透着十足的笃定:“别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大人呐,不是这般简单的。”
李穆急得额头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声音都因紧张而微微颤,“他们可不单单是四处散布谣言,竟还煽动了一众不明真相的百姓。
此刻,那些人正乌泱泱往县衙门口赶去呢,叫嚷着要废除青苗法,口口声声说这是坑害百姓的恶法啊。”
杨骏此时眼中的寒芒一闪而过,转瞬又恢复沉稳。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李县丞,不要自乱阵脚,这样,我们这就过去一趟,我倒要这些人准备翻出什么浪花来!”
“明府大人,还有一件事,就是县城官仓那边有人禀明,从昨天开始,有不少民众前往借粮,我想这背后怕是王家在捣乱吧,直到把官仓粮食借完,让真正有需求的百姓最后无处可借,还得向他们借了!”
“看来这王家也并不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啊,他们家里还是有高人指点着嘞!”
言罢,杨骏有条不紊地整理好官服,身姿挺拔,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大步朝着县衙门口走去。
“走,先去县衙看看,至于官仓那里,我们撑着给他们放贷,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胃口有多大!”
“可是明府大人,官仓的粮食可坚持不了多久啊!”
“这就是一种阳谋,拼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了,放心吧,我对我们有信心!”
李穆还想劝说,但被杨骏的一个眼神给制止了,两人默契的前往县衙门口,刚一抵达抵达,嘈杂喧闹的呼喊声便如汹涌潮水般扑面而来:“废除青苗法!
还我太平日子!”
杨骏昂站在台阶之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冷峻地扫视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而后声音洪亮,如洪钟般响彻四周:“诸位乡亲,且静一静,听本官来为大家解惑!
这青苗法,几天前就一直在城内公布,不少乡里已经实施,乃是朝廷体恤百姓,为助大家安然度过青黄不接的艰难时日而推行的德政。
其本意在于减轻诸位的借贷重负,又怎会是害民之法?”
话音刚落,人群中忽地响起一阵尖细而刺耳的声音:“大人,您这番话说得倒是轻松自在!
可您知道吗?今日有不少百姓都在私下议论,说是借了官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