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税法定计(2 / 2)

加入书签

再次提醒后,郭荣这才反应过来道:“青苗法我觉得对清丰县的事情可谓是对症下药,至于你提到的一条鞭法,我一时间难以理解,王主记,你谈谈你的看法?”

王朴沉思一下后就出言问道:“杨……小哥儿,我有几个疑问需要给你请教一番!”

“王主记客气了,刚才我也说了,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还请王主记帮忙完善下!”

“一、青苗法的粮食是不是从县的官仓内取出?百姓借出后归还多少利息合适呢?二、你说的一条鞭法,按亩折算缴纳银两,这个银两民间并不流通,若是被商人现其中商机后,怕是会造成银贵谷贱啊!”

杨骏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王朴来,不亏是周世宗最信任的心腹啊,这么快就看到其中的问题来了!

以杨骏对青苗法和一条鞭法的了解:青苗法在实行后,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而一条鞭法呢,民间在交税的时候会将谷物等产出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因此又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侯爷,王书记着实一眼看破玄机,青苗法的难点在于:一、借粮者谁人给与担保,二、就是借出后的利息,我觉得提前订好,下面不允许私自增添。

至于一条鞭法,我觉得先在清丰县进行试行,就是先实验,就三千户,真的到收税时候,真有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官府也可以打击,至于如果真的到大面积推广的时候,我觉得定有可以解决的好办法!”

王朴对于杨骏的话点头称赞道:“侯爷,杨骏的话,臣十分认可,朝廷的法令不是朝令夕改,可以在一县之地先为试行,在实行中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也能及时调整,待到完全成熟后可以大面积推广,臣觉得可以在清丰县实行!”

“王主记认同的话,那我倒有个主意,清丰县如今不正好缺个县令,不若杨老弟去清丰任职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