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山怪方星河(4 / 7)
所研究员丶近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丶近代文学学会会长王老师正好在做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历史脉络梳理工作,目前已成文但未发表的《探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转型历程》一文,基本奠定了学科研究的经典文献地位。
这东西在外界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过学文论丶文学通史丶文学艺术史的应该都知道它的学术价值和业内影响。
巧得很,方星河的横空出世,正好一脚踩在王老师的研究领域里,并且为他提供了最前沿的研究思路。
王老师当时就味味接着现代性探索主轴写了下去,干得不亦乐乎。
这是《苍夜雪》刚发售时候的事。
那会儿,王老师写的只是「现代性话语的独特成型机制」,小方和《苍夜雪》是案例和样本,他写得贼开心。
等到《少年的我》再一火爆,王老师一边疯狂抓着头发,一边继续改稿。
「妈的,干不完,这根本干不完!」
这时候,他已经不得不写到了「对于新时代文学转型的进一步探索」。
他爱人忽然发现他又开始在书房里熬夜改稿了,就特别纳闷:「老王,不都差不多定稿了吗?怎麽又开始加班?」
王老师叹了口气:「哎,谁知道小方怎麽冲的这麽快,这麽猛?他的新东西都出来了,影响力又那麽大,不添进去不像话,我再熬熬吧,左右也就这两天了。」
于是他勤勤恳恳的又熬了一星期的夜。
然后,刚刚修润好,开开心心往边上一放,在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喝了两天小茶。
忽然晴天一声霹雳,咔吧一下子,《时代》放出来了。
王老师经人推荐看完访谈内容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日你二大爷的,又来?!
目瞪口呆中,研究室老夥计们的嘲笑声遥远得好像从天边传来:「老王,稿子还改不改?!」
「我改你个香蕉拔辣烂裤!」
王老师拍案而起,硬得像一根钢筋。
晚上在书房里熬夜加班的时候,腰背一下子都没弯过。
最终,他在「民族复兴与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框架」中,建立起了「中国文学转型」的脉络,并且以鲁迅丶茅盾丶张贤亮丶默言丶方星河为关键作家,进行文本分析,揭示社会变革与文学现代性生成的双向互动,并且「极有韵味的留白」,「将对于前路的思考权力交还给学届」
噢,后面那两句,是北大文学研究院对于王老师论文的高度评价。
但是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留白,是王老师写到头都要炸了,也根本写不完·
总而言之,方星河成为了王老师笔下「民族复兴与现代化进程的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