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三天,新闻联播上门(9 / 10)

加入书签

丽的混乱,乍一看好像王勃,仔细再一看,是麻辣鸡脖。

    方星河不一样,他的表达极度克制,大部分篇幅都是白描,尤其是在描写方同辉对于母亲进行的性暴力时,简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旁观者。

    这种白描的冷峻,这种将感情完全压在观察下面的手法,如果是别人来写,将会令人极度不适,可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来写,反而形成了一种更加悲怆的张力。

    克制的意义在于,他不向读者嘶吼我有多么痛,他不强加给读者任何东西,不煽情,不诉苦,我就告诉你们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你如何体会,是你自己的事。

    这非常了不起,普通人在写作时绝没有这样的控制力,普通人在聊天时都难免絮叨。

    第三个是平衡做得好。

    关于平衡,本文中处处皆是细节。

    比如写作手法的平衡,方星河不是一味的白描,该宣泄的时候他也有宣泄。

    白描和宣泄本身已经非常平衡,宣泄性文字内部也有平衡——在粗口和诗化表达间来回横跳,上一句还是‘这点逼事和这点屌事’的暴躁粗口,没两句又变成了‘足够体面的叫做谎言,不够体面的便是暴力’。

    我现在提起来,你可能感觉这不是精神分裂吗?但是我没提,你自己看的时候,可有丝毫出戏?

    没有就意味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对立平衡,已经被他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然后还有哪些平衡?

    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平衡。

    责任与约束的平衡。

    方同辉暴力符号与母亲忍辱负重的平衡。

    方星河在追逐答案的过程里,使用暴力宣泄来作为解题思路,展现出了思考与实践的平衡,挣扎与平静的平衡,破碎与重组的平衡……

    甚至在贯穿全文的母亲苍白指节上,他都做到了隐秘的平衡——前期是暴力的烙印,也是方星河心理阴影的具象化,但在中间受到了妓女苍白指节的触动,后期母亲的手就变成了最珍贵的记忆,带着各种温度。

    这中间的转变细微又自然,他没有直接写,但是我们能够从一整条线感受到。

    如此大巧不工的思路,有些人却批评方星河文字粗糙……你初中毕业了吗?

    第四个好,是价值导向和文化立场的正确。

    某些人不要只看到方星河以暴力对抗暴力的暴虐,他的愤怒是真实的,可他的最终导向是爱与救赎,这不是犯错了再改,这是无人教导的一个孩子在挣扎自救。

    某些人也不要抓着对于性暴力的描写不放,这是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