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方星河浪潮(5 / 6)

加入书签

    但是只有极少数良心学者才敢呼吁此事,我知道这是因为什么,您也知道,那么,由您决定,我们还要不要继续聊下去?”

    李御宁大汗淋漓。

    媒体人们颤抖不已。

    方星河最后这个轻飘飘的问题,仿若一记绝杀,直接干碎了李御宁所有的反抗心理。

    仅从辩论的角度出发,他还远远没到服输的时候。

    方星河的逻辑足够严密,但也不是完全的无懈可击,方星河的阐述有高度有格局,但也不是完全的不容置疑。

    问题是……

    这TM不是辩论,这是准备掀桌子。

    爹!接下来的事情不能聊了啊!

    在整个亚洲,因为文字而改变民族根性的案例只有这么两朵奇葩,南北朝鲜。

    核心原因都是为了保护统治法理。

    北面那个不方便讲太深,南面这位,几乎就是文字影响文化核心的标准样本,但搞笑的是,周边国家的学者基本都确定了本质原因,他们自己却别别扭扭的嘴硬到底,死活不肯承认。

    现在,2000年,其实学术界还残留着一些批评废除汉字政策的声音。

    韩国的中年精英群体,有一部分人仍然能够流利的使用中文听说读写——从1948年至今,最后一批接受精英式中文教育的人断代在70年代,差不多到了黄昏了。

    所以,未来的三十年,韩国社会将变得越来越魔幻,越来越难以理解。

    韩国精英对此毫无察觉吗?

    肯定不是的。

    一个硬着头皮继续在宪法上使用汉语的“废除汉字国家”,其精英阶层怎么可能不明白此事的重大。

    但是他们没办法。

    在脑瘫的文化国策之外,尚有一条经济国策,共同作用在这根狭小盲肠上。

    最终导致的财阀垄断,正是汉字不可能重启的根本原因。

    甚至于,提起这件事都是罪行。

    方星河卡在这个时间点上,对这个根本国策提出委婉批评,属实是扎到了韩国媒体的蛋黄。

    但是相比于蛋黄被扎的痛苦,继续聊下去的后果,几乎等同于顺着针孔把蛋清往外挤——那可不只是疼了,那是会要命的。

    几秒钟的静寂之后,李御宁肃然鞠躬,默默落座,再没有任何回应。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