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坏了,激进派嫌我不够激进(3 / 8)

加入书签

着去。

    其实现在好多文化名人都和小钢炮一个态度,非必要,绝不得罪方星河。

    比如新文章发出来之后,文化界的讨论热情极高,但是基本没有名人针对他本身,哪怕不认同观点,也是就事论事,只讲文章里的不对。

    所以报纸上吵成一团,却几乎没有人骂方星河哗众取宠,场面那叫一个和谐。

    额,只除了已经被吊在历史丰碑上面下不来的13丑,他们是真没辙,只能破罐子破摔,一硬到底了……

    外界是如此友好,一时间居然叫小方哥感觉很不适应。

    于是他只好继续干水军头子的本职工作——梳理舆论局面。

    从混战方的整个宏观构成上,大体分三派。

    左右中,永不过时的分法。

    支持文化自强的一派居然不是主流,就很让人不可思议。

    当然,他们的意志最坚定,立场最统一,观点最集中,态度最激烈。

    而反对文化自强的一派声量最大,但是他们把意见包装得很好,通过各种分散式观点,左一下右一下,继续打拉扯战术。

    中间那一堆和稀泥的学者认为文化自强当然要有,对外也要继续开放和学习,要允许好的东西进来,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

    结果被两边同时嫌弃,骂得狗血淋头。

    而在这三派之下,落到具体的观点上时,又同时横跨了文学、影视、音乐、偶像、价值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孰先孰后等等等等N多话题。

    各个小圈子吵自己的,都有各自的委屈和诉求。

    今天影视界谁谁谁发声,明天音乐行业的大佬开炮,后天又有某地政府呼吁保护文化遗产……乱成了一锅粥。

    假如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报纸受众,那么肯定搞不明白最近的舆论为什么有那么大火气,大家乱七八糟的又是在吵什么。

    其实本质很简单:关注和话语权。

    求关注者,有一部分是希望能被上面看到,有一部分是希望能够扩散开,让更多人看到。

    最终得到政策扶持、上级表扬、经济利益或者名望声誉。

    求话语权的,希望用自身意志去影响什么,或者建立起那种影响力,但不影响什么。

    最终的立足点是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到底应该怎样评判方星河的这篇文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