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文质策问答卷 第一问》(4 / 5)

加入书签

就会屈服于我的实力。

    否则,敌我双方都好生恶死,都想赢怕输,心态是相同的,为什么最终的胜败生死却有天壤之别呢?

    可见,武力不是决定性因素。

    不要让你的奇谋受困于常规,也不要让你的智谋被常规所伤害。

    在敌我双方那微妙的较量中,总有一些独到的心得是无法与外人道的,甚至胜利之后也无法向人解释清楚。

    所以,韩信敢于冒险,不觉得危险;王霸敢于“撒谎”,不觉得是禁忌;李愬敢于孤军深入,不觉得会被围困;郭子仪敢于单人前往,不觉得是轻率;周瑜、谢玄以少击众,也不觉得害怕。

    在别人看来是死路一条,他们却能从中找到生机;在别人看来必败无疑,他们却能反败为胜。

    等到最终尘埃落定,那些看似凝滞的局面被打破,看似胆怯的军心被安定,当时的人归功于他们,后世的人也传诵他们的智慧而不衰。

    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奇”吧。

    依我愚见,韩信等几位名将,固然是用兵奇才,但比不上郭子仪的“奇”,更比不上王霸的“大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韩信等人,是靠着精确计算敌我双方的实力后,用智谋取胜,这是“智”的奇。

    而郭子仪,如果不是他平时忠义素著,深得人心,那些外族人是不会相信他的,那简直就是把刀柄送到敌人手上。

    至于王霸,他用“河水结冰”的谎言来安定军心,最终河水竟然真的结冰了,这难道是他敢百分之百保证的吗?

    所以,郭子仪身处死地,却能凭借自己平素积累的威望和信义取得成功,这是以“德”取胜,而不仅仅是依赖智谋,这是更高层次的“奇”!

    而王霸的事迹,则是上天对他德行的回应,其结果已经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这不应该称之为“奇”,而应该称之为“神”了!

    不敢奢求上天的眷顾,因为那关系到整个国运,不是个人能左右的。

    但我们可以取法于自身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将忠义作为我们内心的根本,并以此来不断勉励自己。

    我朝皇上天命所归,正当中兴之时,威望遍于四海,中外之人都倾心归附。

    各地重镇、各级官府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各司其职,法纪严明。

    这样一来,像王郎、龙且那样的叛逆就没有作乱的空间了;府、部、藩、臬各级机构纲纪相连,像吴元济、曹操那样的奸雄就没有容身之地了;边疆设置堡垒、屯兵戍守,高筑壁垒,烽火严明,像回纥、苻坚那样的外患就没有可乘之机了。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