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徒法不足以自行(3 / 4)
民,如今……应当是在老家。”小太监答道。
朱由检心中暗道,得,两个内书堂的老师,居然以前都是反阉党的。
他看着这个小太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小太监听到这话,眼中终于抑制不住地迸发出一阵狂喜,但他还是极力克制着,深深地埋下头。
“奴婢,马文科。”
马文科。
朱由检在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毫无印象……
“嗯,朕记下了。”
朱由检淡淡地说了一句,便放下了帘子,闭上了眼睛。
马文科听到这句话,顿时憋得满脸通红,却不敢出声,只是紧紧跟在肩舆边上。
肩舆内,周钰靠在朱由检的肩上,似乎是感受到了他身上传来的安稳气息,居然浅浅地睡着了。
朱由检却毫无睡意。
他的脑中,思绪翻涌。
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啊。
在前世,作为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人,他也和许多同僚一样,喜欢聊一聊明史。
但这不过是为了找个话题罢了。
这种阅读,终究是浮光掠影,附庸风雅罢了。
谁又会去那么仔细地,记住每一个小人物的名字和命运呢?
高时明、徐应元、王承恩、曹化淳这些有名的太监他能记得。
孙承宗、袁崇焕、毛文龙这些他也能记得。
可天下职位成千上万,越是低微的职位越是深刻的影响执行效果。
单靠自己脑子里那点可怜的记忆去找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又不是三国群英传,找几个智力100的往城池一放,哗啦啦粮食就来了,然后虚空征兵平推就行。
一个偌大的帝国,需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选拔人才,来约束官员,来保证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转。
而不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记忆和喜好。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法律,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的人出了问题,那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但出问题的人,又何尝不是体制推动的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