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朕!的!钱!(3 / 5)

加入书签

    这种行为,在有点追求的士大夫眼里,是极其不道德的。

    大明的征税体系本就混乱,内帑、户部、工部、兵部各有各的摊子,都有权力向地方征税。

    而地方官们面对这冗杂如乱麻的税制,自然会有自己的倾向性。

    哪些税一定要收,哪些税不得不收,哪些税又最好别收,全都有讲究。

    辽饷,或称新饷,这是最重的,因为它落在“考成”之中,和自己的乌纱帽息息相关,此乃重中之重。

    宗室俸禄,天启年定额百万,但是皇帝不在意,文臣也不在意,所以能拖就拖,能不给就不给。

    至于金花银?给皇帝私人花销的钱?那当然也是能欠就欠!

    朱由检心中一动,突然对后天的上朝期待了起来。

    这大明朝廷实在有趣,不仅仅要治外疮,居然还要调理内毒。

    所谓外疮,就是官吏腐败,着实已是老身常谈。

    而内毒,则是整个儒家文臣体系对皇帝、皇室刻入骨里的深度不信任。

    但……这好像也怪不了他们啊?

    朱由检的脑海里,浮现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这八个字。

    诚然,士大夫阶层有自己的私心和傲慢,但反过来说,他们“抗投献”的思想,又岂是空穴来风呢?

    原主的皇祖父,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天下骚然。

    又疯狂从太仓国库里搂钱,搜刮了近四千万两白银存入内帑。

    结果面对日益危急的辽东战事,却吝啬到只肯拿出区区50万两,各种推脱内库没钱。

    结果等他儿子孙子上位,两年就发了两千万,把万历衬托成了个吝啬鬼。

    国库成了他一人的私产,天下成了他一人的天下。

    再说那些各地封王,宗室俸禄收不齐当然着急,但也没那么着急。

    为什么?

    各个都在自己的封地里圈地兼并,设卡收税,甚至暗中贩卖私盐,与国争利,无所不用其极。

    整个大明宗室,从皇帝到藩王,都像一群贪婪的硕鼠,疯狂地啃食着大明的根基,丝毫不顾惜这个国家。

    你朱家皇族自己都不把这个国家当回事,又凭什么要求天下的文武官员为你恪守廉洁,忠心耿耿呢?

    “抗投献”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