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跳跳弹后续(2 / 3)
下,大家发现只要环境因素不出乱子,跳弹轰炸的精准度比想象中要高。】
【当然这说的是条件好的情况,一旦风浪大了一点或者投弹姿势不板正,那鬼知道飘弹会怎么飘,例如在1943年的历史记录中,就有一段高清的失败录像,跳弹偏离方向,不偏不倚直接奔着旁边摄影师去了,所幸是训练弹摄影师人没事。但这也暴露了跳弹轰炸的缺陷,那就是它高度依赖水面稳定和投放的姿态。】
看着画面中那枚被加速到500转的跳弹抄镜头滚过来,别说当时的摄影师了,就是天幕下很多人都为之一振,“刺激啊”。
【由于18米的高度实在太低,寻常的飞行高度仪已经无法正常测算了,因此团队在轰炸机的机头和机腹各安装了一个带特定角度的聚光灯,两组光线的汇合点距离机腹18米,只要观察到水面的两束光聚集就代表当前高度为18米。至于在何时投放跳弹,得益于莫内水坝有两座塔楼,利用这两座塔楼为标点计算距离,团队制作了专门的器具,用来瞄准,当器具上的两个标点与塔楼重合时便可以投弹。】
古人看着工程师靠一些极其简单的方法就解决了复杂的问题,不由得感叹道:“算术的魅力啊,这也是数学的时代啊,真就是百花争鸣”。
“厉害了,这方法真妙啊”。
【1943年4月29日跳弹完成了最后一次测试,5月13日,跳弹送达飞行中队,5月16日,三个编队共计19架兰开斯特在当晚十点前后奔赴鲁尔上空,在30米的高度飞行以规避雷达探测,当接近目标后,继续降低高度至18米,伴随着德国低空猛烈的防空火力,编队开始轮番对三座水坝进行跳弹轰炸。第一编队向莫内水坝进行了四次跳弹轰炸,每次成功的爆炸都激起了冲天的水柱。在准备执行第四次轰炸时,水坝崩裂。整场行动给德国造成了巨大损失,沉重打击了德国的后勤生产,并且极大地激励了英国的国内士气。】
【事后复盘,跳弹轰炸是一个有效的战术吗,是的很有效,毕竟那么大个水坝都炸没了嘛。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可忽视的缺陷,轰炸机在进行跳弹轰炸时,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平稳的低空飞行,光是这一条就可以将其称为自杀式攻击,除此以外,惩戒行动能够成功除了机组成员和科研团队的努力外,目标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静态的水坝。发起进攻的时间为凌晨,双方视野都不算好,轰炸机的高度极其低,反而规避了一些高射火炮。】
【可即便有这么多优势条件,这场奇袭的战损也让英国人难以接受,总计19架轰炸机,八架轰炸机因防空火力或意外坠毁,133名机组成员中有53人死亡,机组折损率高达40%,近乎过半的折损,苛刻的投放条件以及近乎自杀的投弹方式,使得即便这次水坝奇袭非常成功,英国人也放弃了后续跳弹轰炸的研究。】
天幕下,看到那么高的死亡率,再不懂的人也明白这不是什么好办法。“死53人,快一半了啊,那这样一来,说难听点还不如让士兵直接去自杀轰炸可能还好点,难怪得放弃”。
“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意外死亡的”。
“而且听天幕的意思是,这玩意只能打打静态的水坝咯,不能用于对付海面上的舰艇”。注意到视频里特意讲静止的水坝,就突然联想到了海船,但现在看来这玩意价值不高啊。
“肯定是了,毕竟海浪可不是河流那样平静的”。
【除了危险的投弹方式之外,在自然因素的苛刻要求,也成为了该战术最大的限制,因为一旦水面不咋平静,跳弹的弹跳方向就难以预料了,这也是为何惩戒行动要选择在水库蓄满水的情况下进行轰炸,一是水足够深,二是水足够静。】
【不过即便是在这种偏理想的实战环境下,还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