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该由谁来承担?(2 / 3)
重兵,此议……老夫以为,太过草率,恐非国家之福!”
他特意将“一十六岁”这四个字咬得极重,声音在大殿中清晰回荡。
“陛下!”
李崇义面向赵真,声音恳切,仿佛全然出于公心:“吴承安虽是武状元,天赋异禀,勇力过人,此点无人否认。”
“白沙沟一战,其或有献策出力之功,亦属实。”
“然,战场非比武场,统帅更非匹夫之勇!”
“为将者,需深谙兵法韬略,明辨局势,知进退,懂权衡,更需有足够的资历与威望统御麾下骄兵悍将!”
“这些,岂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所能具备?”
他微微摇头,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幽州前线,乃国之脊梁,战事胶着,瞬息万变。”
“每一支兵马的调动,都关乎全局胜败,关乎无数将士的生死存亡!”
“将如此重兵,交予一位毫无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仅凭一战成名的少年手中,此举无异于悬崖走马,风险极大!”
“一旦因其年少气盛,判断失误,指挥失当,导致战局溃败,损兵折将,甚至危及整个幽州防线!届时,这个责任……”
李崇义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锐利地扫过何高轩与唐尽忠:
“该由谁来承担?是举荐他的诸位大人?还是……陛下您呢?!”
这最后一问,可谓诛心之极,直接将军事风险与皇威挂钩,压得人喘不过气。
太师话音甫落,早已按捺不住的礼部尚书朱文成立刻快步出列,高声附和:
“太师所言,句句金石,老成谋国!陛下,吴承安年纪实在太轻,骤登高位,非但不能服众,恐反招致军中宿将不满,引发内部倾轧,此乃取乱之道啊!”
兵部主事秦元化也紧跟着补刀,他的攻击点则更为阴险,指向了吴承安麾下的成分问题:
“陛下,即便不论吴承安之年龄,其麾下之众,来源复杂。”
“岳鹏举、雷狂或为武举榜眼和探花,尚可一说。”
“但那杨兴、狄雄、罗威,不久之前仍是啸聚山林之巨匪,虽阵前倒戈,然其心性究竟如何,是真心归顺,还是权宜之计?谁能保证?”
“如今竟要委以偏将之职,各领三千兵马?万一其野性复发,或与幽州敌军暗通款曲,阵前再叛,则后果不堪设想!此等风险,不可不察!”
“臣以为,此等人仍需置于监管之下,仔细观察其心性言行,方可徐徐任用,绝不可如此骤加重任!”
这一连串的反对,有理有据。
从年龄资历到麾下成分,将风险无限放大,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