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扶苏被儿子考倒了(2 / 3)
p; “什么意思?”这话有些绕脑,扶苏转不过弯。
“我敢保证,三年后我大秦人人丰衣足食,那他们手中必定有余粮,你说他们会将余粮怎么处置?”
“自然是卖出去换钱。”
“那好,当他们都将余粮卖出去,是不是市面上的粮就多了?”
“自然!”扶苏毫不犹豫地回应。
“很好,市面上的粮多了之后就会导致粮价降低,如是同样的量,商贾的盈利会大大减少,甚至入不敷出,你说他们还会行商吗?”
“不会。”扶苏说。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如商贾不行商,黔首手中的粮就卖不出去,市场将停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种粮者有粮吃,不种粮者饿死街头,你说朝廷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自然不会。”
“正是,一旦朝廷重视这事,自然而然会减税,减到符合市场规律为止,才可让人们的生活趋于稳定,至于减多少,就看朝廷想不想大秦强盛起来。”
扶苏沉默了,貌似儿子说这话并非没有道理,但他又有些绕脑,这卖出粮怎就和市税有关了?
还有,减税还能让大秦强盛起来,这是什么理?他有些凌乱。
“我估计,如果朝廷要减税,应该减到十成二左右。”
大秦的官员并非没有眼睛,看不清事情真相,大秦之所以抑商是想农业发展起来,当农业发展起来之后,必定会逐渐取缔抑商,减税就是最好的取缔。
大秦官员对后世事情不知道,但对先秦时期还是比较了解的。
战国时期七国虽争霸,但商业风风火火,涌现出很多富商,经济更是繁荣得很,其中推手便是税率。
这个时期各国的市税率大概维持在20%,商业的繁荣却远超如今,如果大秦想强盛,也许会将市税减少到这个程度。
当然,这还不是最好。
纵观历朝,其实商业最繁荣的要数宋朝,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宋朝经济几乎占了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一,可见它的繁荣。
而宋朝的市税率不到7%,也就是说,7%的税率是比较有利于商业的发展的。
“十成二?”扶苏懵了,这是他不敢想象的数字,现时市税大概是十成六,如果减免到十成二,有可能吗?
子婴看出了老爹的不相信,又道:“老爹你不要不相信,十成二还是比较保守的,要想商业兴盛起来,起码要低于十成一。”
“是这样吗?”扶苏完全无法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