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弗兰茨”少尉逃生之路(3)(2 / 3)
其次,德军目前的主要目标还是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以稳固侧翼,否则无法解释德军为何在中央集团军群突破还算顺利的情况下进行南北分兵。而选择在基辅以南突破并不能实现这个目的。第一,即使能够歼灭克里米亚守军和滨海集团军,基辅的苏军仍然横亘在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上;第二,乌克兰南部的苏军部队并不容易被歼灭,此处的局势与敦刻尔克的形势还是有几分相似的,那就是苏军在海上有稳固的制海权,这就为通过海路撤离军队提供了可能,而且他们已经在敖德萨这么做了。(英语)”
“再次,我们有必要从苏德战争全局的角度看待两军在乌克兰的交战。我倾向于认为,希特勒和国防军有关入冬前结束战争的宣称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确实有在1942年以前打垮苏联的计划。既然如此,那么把宝贵的装甲部队从中线调集到南线,只为了歼灭两三个集团军,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英语)”
“‘只为了歼灭两三个集团军’,我的天……(英语)”“上帝……(英语)”
在“小家子气”的美军将领们发表过各式各样的感慨之后,马歇尔举起钢笔指向地图:“那么,让,你认为苏军现在最佳的应对方案是什么?(英语)”
“坦率地说,我不知道。(英语)”德内尔诚实地回答道,“固守基辅,撤退到第聂伯河以东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或者撤退到哈尔科夫布良斯克一线,各有各的利弊,而且对当前的苏军来说,似乎都不容易。”
布莱德利听完立刻问了个问题:“固守基辅,在后勤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作战,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吗?(英语)”
“如果苏军现在已经失去了野战机动能力的话,撤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是整个方面军在几天之内被歼灭在野外,那还不如在基辅坚持几个星期,至少还能为预备队的组织争取时间。(英语)”
大陆战事的残酷令在场的陆军将官们坐立不安,马歇尔回头看了众人一眼,然后问了一个在德内尔眼中有些幼稚的问题:“但恐怕只有在俄国人那里,这才是可选的选项吧。(英语)”
“恐怕不是,马歇尔将军。”德内尔回答道,“如果我国政府没在1940年崩溃,而是选择继续坚持抗战的话,我们恐怕也会在巴黎牺牲一个集团军甚至更多部队,来为主力的撤退和重整争取时间。(英语)”
“这样打下去,整个民族都会不复存在吧……(英语)”
“这就是我不赞同,但能理解一部分法国人为什么不愿再打下去的原因。”想到法兰西在上次大战中为保卫国家付出的惨痛代价,以及战后英美对德国的绥靖和安抚,德内尔只觉悲愤,便忍不住含沙射影地指责了一番英美的外交政策,“更何况即使流再多血,我们也无法解除侵略者的武装:战时盟友援助敌人甚至比援助自己更为殷切,当我们还在挣扎着重建国家时,德国已经借助援助和贷款基本恢复,这怎能不让法国人民心灰意冷?
“对于远离大陆战场的国家来说,他们可以在海洋后从容地讨论道义,用制裁和封锁威胁对手,但对于苏联抑或是法国这样的大陆国家而言,搁置权力政治意味着拿民族的存亡冒险。海洋国家难以想象大陆国家需要为生存付出的代价,即使在实力最薄弱的1918年,我国陆军也承担了协约国陆军50的伤亡。(英语)”
在场的美国人大概都听出了德内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隐约指责,因此都默契地保持沉默,只有神经大条的巴顿张口来了一句:“他妈的,上次大战结束就该灭了那群狗娘养的德国佬!(英语)”
德内尔叹了口气,继续以他那粗浅的战略眼光,分析西南方面军撤退到卢甘斯克顿涅斯克一线与布良斯克哈尔科夫一线的利弊。
最终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