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水煮肉片(2 / 5)

加入书签

的了。

    像方以智这样,亲爹是巡抚的士子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都是要么有钱无才,要么有才缺钱的家伙。

    这两种人都盼望着出人头地,最好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不过今年的殿试估计就不行了,金榜题名的家伙也要被太子给怼灭火了。

    都特么发配去陕茜,大家表面上令旨谢恩,暗地里都在拼命活动,不想去西北那个穷地方。

    如果家里没钱,殿试又折了,还想继续留在京城的话,做编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活计。

    这也是文人做的事情,还是给驸马爷干活,多少人想来应聘,都达不到录取标准。

    哪怕以后也考不上进士,只要紧紧抱住驸马爷的大马腿就行了。

    “臣定按照殿下吩咐逐一实行!”

    巩永固是按照每四版招一个编辑来组建自己的团队的,但如果报纸要增加版面的话,一个主编加四个编辑的配置就有些吃力了。

    如果要增加到二十四版的话,那么每个人的工作量就要多一半了,主编方以智更会忙到焦头烂额,因为他从头到尾,每版都要看一遍,甚至两遍。

    为了减少发生错别字的几率,巩永固在报馆实施了交叉审阅的方式,两位编辑在确定自己的版面无暇之后,便可以互相审阅,以便二次校正内容。

    “那便好,这第二期做地也不错!”

    某太子一边跟自己的姑父闲聊,一边浏览着明天出版的《京师日报》,不忘称赞一句。

    没想到第一期的销量会达到如此地步,虽然还是供不应求,可依然要按照原定计划来执行。

    既然是日报,那就是每天都要出版发行,不能因为一期销量飞升,就专门只印一期,那就成了街头传单了。

    从理论上来推测的话,第一期只能算作投石问路,让京城的受众知道有这么个媒体能让大家看着玩,而且价钱也不算太高。

    第二期才是正事敲开了土着们的天灵盖,开始培养他们连续阅读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将其变成传播政令的目标受众。

    《京师日报》就是某太子打击流言,传播政令的工具,那些花边内容都是附带吸引读者的鱼饵。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完全就没必要耗费这么大的精力了,有那时间不如找几个有钱的土豪洽谈一下开矿办厂的事情。

    “殿下,首辅、次辅、尚书等在院外侯着!”

    “宣!”

    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